|
|
|
甘南30年:盛世绽放格桑花
|
|
时间:2009-09-14 |
|
格桑花,藏族人民称其为吉祥花。在藏语中,“格桑”就是幸福的意思。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沧桑巨变,甘南藏族自治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冬时节,记者来到甘南,循着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轨迹,在甘南这片高原寻踪。耳闻目睹的种种变迁,使记者深切感受到,今日藏乡人民的生活,就像映日的格桑花欢快地绽放,芬芳吐蕊,幸福安康。
游牧民族的新生活
几匹马驮着帐篷和锅碗瓢盆,三两只忠实的藏獒紧紧地跟随,成群的牛羊边吃边走,生活在甘南草原的牧民,数百年来,就这样往返迁徙,过着钟摆式的游牧生活。
逐水草而居,这种田园牧歌的生活并没有想像中的浪漫。碌曲县花格村的贡保加说,以前放牧,不仅人很辛苦,而且是“夏放秋肥冬冻死”,放了一个夏天,到了秋天好不容易把羊养肥了,一场大雪,许多羊娃子又给冻死了。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当地政府实施的“牧民定居”工程,使游牧民族的生活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贡保加所在的花格村就是在这一变革中成长起来的崭新的藏族村寨,300多户牧民们定居在这里,自来水、电视接收器样样俱全。66岁的旦巴老人一脸慈祥,笑着说:“原来长期跋山涉水,生活很辛苦,现在冬天不怕冻,夏天不怕雨,生活舒坦多了。我平时除了接送孩子上下学,就和周围的邻居去转经桶,下藏棋。”
步入贡保加家亮堂的客厅,沙发、茶几、电视机、VCD等家具和电器一样也不少。贡保加反复念叨着现在的好:“院子里建了暖圈棚,到了冬天,牛羊再也不会挨冻了。”
另一个小镇,夏河县阿木去乎镇,也是在建设新牧村的号角下崛起的,镇吉昂村村支部书记马乃加介绍说:“一户占地面积90平方米,牧民定居点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有用于生产的基础设施,有学校,有一栋集会议室、文化室、卫生室于一体的办公场所。定居点靠近公路沿线及乡镇,既方便生产,又便于生活。”“效益当然是明显的!”甘南州发改委办公室主任格桑诺布说,“从生态方面来说,畜逐步迁出生态脆弱的天然草原,减轻了草场压力,遏制了草原的退化。社会效益更是深刻,解决了牧民群众长期居无定所的问题,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得到改善;解决了长期困扰牧民群众行路难、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看电视难、通讯难、用电用水难、购物难等实际问题;促进了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拓宽了增收渠道;促进牧民群众生活方式由牧村向城镇转变;也进一步维护了全州各民族团结稳定的大局。”
格桑诺布还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易地搬迁牧民新村建设工程2004年开始在玛曲、碌曲、夏河、合作、卓尼5县实施,易地搬迁在迭部、舟曲、林潭3县实施,计划安置建设点52个,搬迁和定居6686户,人口4.1万人。
一条寻梦香巴拉之路
蓝天。白云。绿草。
声势浩大的千人马队和气势恢弘的千人锅庄舞表演,雍容华贵的民族服饰展示,绚丽多姿的民族舞蹈表演,烈焰冲天的篝火晚会,鼓号深沉的喇嘛乐队表演,以及浓郁厚重的藏戏、民族体育比赛、火枪射击、帐篷展示、名家演唱和民间弹唱轮番上阵,成千上万的观众尽情融入这一盛大而欢乐的节庆中,又唱又跳,已然忘记了自己身处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 这是一年一度的“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所营造的流动风景。这一艺术节从2000年起提升了甘南旅游业的水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甘南的一张名片,受到国内甚至世界的关注,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来甘南触摸历史、品味文化、游览山水、感受风情。
然而时间倒推20年,甘南这片大地还曾是那样的沉默和冷清,以至乏人问津。“1992年我们正式成立了甘南州旅游局,开始重视和关注旅游业。”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局副局长王卓玛回忆道。而旅游局真正进入角色却是1997年,此时正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阶段。在这期间,全州召开三次旅游工作会议,正式确定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州委、州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带队赴四川、云南等地学习考察,总结经验,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颁布《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管理条例》,编制《甘南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甘南旅游业从此被唤醒,这座静谧的高原开始缓缓涌动起一股旅游业发展的春潮。
静谧的寺院,蓝天和绿草,它们不仅作为风景存在,而且可以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进入人们的内心世界,这是独一无二的资源,甘南州准确无误地把握了这个独一无二的优势,以拉卜楞寺为拳头打造宗教朝觐旅游和观光旅游。
2003年10月,腊子口全州旅游产业开发工作会议作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会议被人们所铭记,会上确立了“一年迈大步,三年大发展,五年建成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提出甘南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紧接着,甘南州七县一市紧锣密鼓地编制了各自的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甘南旅游产品从传统的宗教朝觐游、观光旅游向假日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发展,从单一的以夏河拉卜楞寺和碌曲郎木寺为中心的宗教朝觐游延展,打造了以临潭冶力关和卓尼大峪沟为中心的生态山水游,以玛曲为中心的草原湿地游,以迭部腊子口为中心的红色文化旅游等特色旅游,旅游产品向多元化发展,与此同时,酒店宾馆等配套设施以及管理服务也迅速地完善了起来。
想得多了,做得多了,大家的思路越来越清晰,王卓玛说:“我们围绕‘生态甘南,山青、水清、人亲;人文甘南,风动、幡动、心动’,包装推出了十大王牌景点和十六个重点旅游景区,并通过‘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洮州风情旅游艺术节’、‘黄河首曲格萨尔艺术节’等节庆活动来大力整合提升我们的旅游产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所有努力的回报竟是如此之快。
在夏河县经营了6年旅游纪念品专卖店的完代草清晰地记得,在2004年,似乎是一夜之间游客都拥向了夏河,画家来了,作家诗人来了,虔诚的信徒来了,操着各地方言的游客来了,说着Helo和OK的外国人也来了。这条只有一个街道的小县城开始热闹起来。
“我们以前主要经营藏族本地人用的饰品,后来开始大量进购游客们喜欢的各种旅游纪念品,有时候一天可以卖上千块。”完代草说话时一脸灿烂的笑容。“我们旅游从业人员已经达到7000多人,一家一年的纯收入可以达到5万多元,周边的农家乐也迅速发展了起来。”王卓玛介绍道,“2003年至2007年,全州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653.06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2亿元。”
至此,甘南这个被上天造化的土地,也成为了一个被人倾力打造的“桃源”,一时间声名鹊起,领受了一顶顶桂冠:2004年甘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评为“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2005年被美国最具权威的旅游杂志《视野》、《探险》评为“让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50个户外天堂之一”,被《中国地理杂志》、《时尚旅游》评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2007年被联合国人居环境发展促进会、世界华人联合会评为“中国最具特色旅游目的地”……
以思想的解放推动经济的发展
甘南物产富饶,拥有丰富的畜牧、水利、旅游、矿产、山野珍品和藏药等优势资源,如何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发展的优势?改革开放之初,考虑这一问题的人并不多。和全国一样,这里也饱受“谈富色变”、“割资本主义尾巴”、“姓社姓资之争”、“肥水不流外人田”以及“重农牧轻商贸”等种种思想桎梏和争论的困扰。
上世纪90年代,甘南州审时度势,打破思想的樊笼,坚定地将招商引资确定为发展的题中之义,以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1998年,兰州“兰洽会”现场热闹非凡。一份甘南佛阁藏药生产建设项目的合同在会上顺利签约,甘南招商引资工作由此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小步的迈出,竟像一块石头扔进一潭深水,溅起涟漪,一圈又一圈地扩张开来。“全州上下对招商引资,经历了从不认识到认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省内到省外、从被动到主动、从政府到企业、从资源开发到产权转让、从盲目到理性等一系列发展历程。”甘南州招商局副局长尤成银见证了这一转变的全过程。他还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甘南本身发展比较落后,大家都不太注重穿着,后来为了更好地招商引资,所有官员都开始注重仪表,衣服穿整洁,名片随身带,见面先交换。”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九届七次全委会召开,制定了“1522253”战略,这一战略被奉为全州招商引资的指导思想,对全州招商引资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助推作用。
2004年,甘南州组成以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各县(市)和州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40多人的党政招商考察团,先后赴上海、南京、温州、厦门、长沙、武汉等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招商引资、推介项目。甘南州招商引资代表团的身影也频繁地出现在“天交会”、“厦交会”、“西交会”、“兰洽会”、“青洽会”、“东盟博览会”等大型节会上。
与此同时,甘南提出“靓女先嫁”,不断充实和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推动优势资源开发力度。短短几年,全州共征集、筛选涉及水电、旅游、矿产、畜产、中藏药材及山野珍品、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开发和产权转让等各类项目600多项。
栽好“梧桐树”,才能吸引“金凤凰”。为了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软环境,各地纷纷设立由招商局牵头,发改委、国土局、工商局、财政局等22个部门参加的“一站式”服务机构,进一步明确办事服务工作程序,规范和简化外来投资项目审批手续。适时组织召开“项目协调会”,“客商座谈会”和开展项目跟踪服务等工作,真正树立起“尊商、护商、便商、富商”的招商理念。
今年9月,在平凉市召开的乡洽会上,兰州科元热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海书和碌曲县政府签订了集中供热工程的合同。李海书说:“供热是个微利的行业,之所以签这个项目,我们是看到碌曲县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前景,我希望能通过这一合作奠定基础,延伸发展。”华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天义也对甘南的投资环境大加赞赏:“我们想到的政府都想到了,很多问题政府出面协调,跟踪服务,我们项目进展十分顺利。”
湖光潋滟,梦幻成真。白龙江穿境而过的迭部县,投资商建设的水电站鳞次栉比;夏河锦凤翔公司年产3000吨牛肉深加工公司、首曲药源公司“独一味”精加工公司、甘南高原生物公司牛胶原蛋白生产线等纷纷进驻,投资商频繁来甘南考察洽谈。截至2007年底,全州共签约各类招商引资合同299个,签约总投资额144.2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甘南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后,已经吸纳临建工71643人次,创劳务收入10241万元,项目业主向当地群众捐赠实物及现金1699万元。在招商引资工作的带动下,2007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达35.37亿元,是1978年的20.8倍;大口径财政收入达3.47亿元,是1978年的31.7倍,一些重点领域实现了重大历史性突破。
30年的发展,塑造了甘南这个高原藏乡崭新的容颜。
30年间,格桑花灿烂绽放,它的烂漫不仅闪耀于今日,更昭示着藏乡无比美好的未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