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口”由于是从北京北站出发的京包铁路的第五个道口,故名“五道口”,而其前后各有“四道口”、“六道口”。目前并没有修建立体道口,所以列车通过时需要围栏挡住过往车辆行人通行,随着该地区交通量不断增大,经常造成交通堵塞。
随着2003年城铁站的建立,五道口的地区经济也逐渐兴旺,五道口已经渐渐成为一个品牌一个标志,她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范围渐渐扩大,我们通常说的五道口是成府路上的五道口,而大家熟悉的五道口服装批发市场新址位于学院路与清华东路交汇处东北角的金码大厦。
五道口地区,西到蓝旗营,东到北京科技大学,北到北京林业大学,南到北京城市学院,是被清华、北大、北航、农大、北语、北林、石油、矿院、地质、科技大,外加上新东方学校包围起来,供莘莘学子暂时娱乐的“操场”;是一个文化部落;是聚集来自100多个不同国家人民的小地球村。五道口,只此一地,别无二处。
由于大专院校聚集、留学生众多,五道口拥有着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同时,它也是北京少有的几个“越夜越美”的地方。
潮流——有人说,这儿是鱼龙混杂的地方。这里的人,有省吃俭用、行走于旧书摊的可爱学生;有背着吉他穿梭于各酒吧的摇滚歌手;有骑着老式的二八自行车,练习“讨厌、倒霉”的大老美;把头发率先染成绿色、灰色的日韩留学生;当然,还有十几岁的哈韩族、暴走族。 这里拥有太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试图突破语言障碍来彼此融合。有趣的是,当中国学生一挥而就(挥的是汗和泪)答着GRE、IELTS考卷时,也有一大堆留学生为HSK(汉语水平考试)忙得焦头,或是饶有兴趣地讨论,诸如中国经常说的“大头鬼”,究竟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它是潮流的发祥地。印象中,这里是最早出售外贸服装的小店聚集地;等到酒吧热起来,服装店就变为了各种情调的酒吧,而那时的三里屯才刚刚形成气候;最吸引人的还是路口南面的一排小平房(现在已变成停车场),几乎所有喜爱朋克乐的人都会去那里淘打口CD。当然,这些时代的产物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逝,改由新元素来代替,不过,再怎样转变,都离不开五道口特有的文化氛围,离不开书、Bar和Cafe。
五道口,在一张北京味儿地图中被解释为:韩国人“思密达”……由此,五道口和韩国学生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
五道口周围有着众多北京著名大学,因此小小范围不知不觉透着一股子学生气息,当然这个学生气息是国际性的,尤其是夜晚,这里就是一个地球村!
在这个众人皆知的文化地球村中,韩国人不知不觉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小小餐馆有着最地道的泡菜味道,精致的服装店中陈列着当今最火爆韩剧中女主人公穿着风格的衣服和饰品,而韩国人开设的Bar中聚集了众多韩国人,偶尔进来还真有点儿不习惯呢……
人们习惯于傍晚时候泰然奔向五道口,在这里吃上一口韩国人经营并主厨的正宗烤肉、或者拌饭、或者悠然自得地进入服饰店、或者到休闲吧来一场畅快的逛街或者会友,亦或者只是一人前来,就为了在光合作用里看看书、在卡瓦小镇中歇息一下……太多的项目可以在五道口这弹丸之地中开展,带着不同的目的、怀着不同的心情、用着不同的方式,却来到了同一个地方。
历史——了解了五道口,就会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用“包容”来形容北京。这里从不拒绝任何一种可能,对它而言,永远不变的就是总在改变。从改革开放初期尘土飞扬的城乡结合地带到如今的时尚乐园,静守一隅的工人俱乐部眼看着五道口凭借着日益复杂的面孔成为了京城西北角的一个新地标。
1990年3月,被亚运会组委会指定为亚运会艺术节备用剧场的五道口工人俱乐部赢来了改装。随后便是风靡京城的录像厅热潮,以播放香港电影为主的影院不仅生意兴隆,也让不少年轻人在这里第一次看到了意气风发的周润发、妩媚的钟楚红还有无厘头的周星驰。
这些年轻人大多是在五道口上学的大学生。改革开放初期交通还不便利时,在五道口这个老一辈人口中的“八大学院”地带的学生管到新街口以南的地方叫“进城”。可后来五道口的独特风情却让“城里人”都开始梦想过“五道口式生活”。
在拥有的万千风情中,五道口最令人惦记的就是在北京其他地方再也寻觅不到的朋克文化。至今,不少人提起这里最先想到的依然是已经消失的“打口一代”、鸡冠头、皮衣皮裤、还有令人血脉贲张的朋克音乐。乐评人张晓舟说,五道口在北京乃至中国摇滚乐中的地位近似于东村之于纽约摇滚乐。早在1992年,这里就能淘到标价150元的平克·弗洛伊德原版唱片。731路公交车开通后,很多人都有过颠簸数小时到这个的隐秘打口超市淘盘的经历,而更令人刻骨铭心的则是“嚎叫”和“开心乐园”的音乐现场。
娱乐——五道口地区美食有,时尚服装服饰有,别具特色的韩国酒吧也有,大型商场也有,大型超市也有,五道口这个商圈完美了。五道口不再仅仅是学生徜徉的时尚之地,更加升级成为了成熟的商圈。
五道口购物中心华联商厦(五道口店)
易初莲花(五道口店)
屈臣氏(五道口店)
五道口工人俱乐部
清华园宾馆
NIKE工厂店(五道口店)
光合作用书店(五道口店)
华清嘉园下的众多底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