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脚下有着许多碉楼,那么这些碉楼是谁人建造的呢?
乾隆十二年,居住在四川西部大金川的番人土司莎罗奔作乱,清朝派兵前往征讨。当地番民利用石砌的碉楼与清军对抗,使清军不能取胜。乾隆皇帝翻阅史料,发现清朝初年八旗兵很善于蹑云梯攀城墙与敌人肉搏,现在怎么不行了?于是乾隆皇帝命于香山脚下砌起一座碉楼,选拔身手矫健士兵练习登攀。不到一个月,“得精其技者二千人”,随大学士傅恒前往金川。然而,没等这些云梯兵到达金川,莎罗奔就投降了。乾隆帝认为,“已习之技不可废”,于是,“合成功之旅立为键锐云梯营”。所以,键锐云梯营是乾隆十四年夏天成立的。
在建造键锐营驻地营房的同时,乾隆下令仿照金川地貌,依山建碉。正黄旗、正白旗、镶黄旗各建九座,其余五旗各建七座,加上八旗印房四角各一座,总共六十七座。也就是说,除了一座是建于乾隆十三年的,余下六十六座均建于乾隆十四年。建造这些碉楼,不仅为了纪念金川之役的胜利,更主要的是为了练兵。十年之后,键锐云梯营在平定准噶尔回部叛乱和第二次平定大小金川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后话。
建造这些碉楼的,是从金川俘虏来的番民。乾隆皇帝在他的《番筑碉》诗中说:“俘来丑虏习故业,邛笼令筑拔地高。昔也御我护其命,今也归我效其劳”。乾隆称这些番民是“丑虏”,形容他们椎髻环耳,肤色黝黑,嗜酒食肉。俘虏中还有不少妇女,“其妇工作胜丈夫”,可见是跟着丈夫一起被虏来的。
番人,就是藏族人,清朝一般称做“土番”。《红楼梦》里贾宝玉胡闹,让芳官剃了头发扮成男装。芳官说:“你就说我是小土番”。
“土番”这个称谓,唐、宋、元、明,一直沿用,也作“吐蕃”或“西番”。《旧唐书·吐蕃传》:“吐蕃,在长安之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也”。《新唐书·吐蕃传》也有类似记载:“吐蕃,本西羌属,盖百又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
吐蕃的蕃字,字典注音为“拨”声,其实不对,还是应该念“翻”声为是。据《旧唐书》所载,因为这个民族“以秃发为国号,语讹谓之吐蕃”。
遥想当年,六十多座碉楼一起建造,所需人力至少要上千人,说明当时来京的藏民人数可观。有清二百年之后,那些藏族同胞大概已经融入北京人之中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