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生寺位于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路北侧。因寺内有一口大钟,故俗称“大钟寺”。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清代,这里是皇帝祈雨、佛教徒作佛事和朝圣的场所。觉生寺建筑规模很大,由南往北,为山门、天王殿、正殿、后殿、藏经楼、大钟楼、配殿等。
五台第六重殿即大钟楼,内悬明永乐皇帝敕令铸造的巨型铜钟一口。此钟原藏于德胜门内汉经厂,万历五年(1577年)移至新建的西郊万寿寺中。清雍正十一年,万寿寺倒塌,又奉旨移置于觉生寺钟楼内。
铜钟口沿东侧铸有“大明永乐年月吉日制”款识,故又名“永乐大钟”。钟高6.94米,口沿直径3.3米,总重量约46.5吨;钟身内外铸满阳文楷书佛教经咒22.7万余字,所铸经咒以明永乐皇帝御制的《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为主,共铸8种经、8种咒言和100多种梵文经咒,铸造精致,工艺高超,为永乐帝营建北京的三大工程(故宫、天坛、大钟)之一,向有“钟王”之称。
其声学特性也居于世界大钟前列,有明显的音乐感,轻击圆润、悦耳,重击深沉、宏亮,可传数十里远。据文献记载并考证,明成祖下令铸此大钟,一方面是为靖难之役歌功颂德和超度亡灵,另一方面也是迁都北京定鼎、加强封建思想统治的需要。钟的保存,为研究历史、佛经、铸造、声学、力学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面向社会,与中关村的声学、力学、铸造专家结合,积极开发新类型铜钟,力争成为当代钟文化的发祥地,成为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的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