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亚洲时报在线:“赤脚医生”曾获世卫组织高度肯定,还需50万名医生满足中国人需要 作者 Alexander Casella? 译者 古雷
尽管中国曾经的“赤脚医生体制”依靠的是简陋的设备和培训不足的医生,但它是“文化大革命”动荡时期的代表性制度,其在中国农村初级医疗发展中扮演的先锋角色,后来至少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承认——赤脚医生的成就被认为是第三世界国家医疗发展的里程碑。
起初,“赤脚医生”制度在“文革”之后继续存在,1980年国务院规定,“赤脚医生”在通过资格考试后可成为乡村医生。政府原本希望以此弥补农村地区赤脚医生提供的初级医疗,与训练有素的从业者提供的高级医疗之间的差距。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医疗体系开始解体。原来由公社集体提供经费的地方医疗机构,失去收入来源后被迫关闭。这反过来造成了初级医疗和疫苗接种机构的解体,其结果是许多曾被根除的疾病如今在农村地区卷土重来。上世纪80年代引入的用户付费制度,造成许多农村患者看不起病,进一步造成了农村医疗标准的下降。
世卫组织认为,这造成了中国在医疗上分裂为两个“国家”。在城市,初级医疗几乎不存在,患者即便有简单的医疗需求也必须上医院。而医院被告知自负盈亏,并且79%的人口没有医疗保险,导致许多人根本看不起病。
在中国,平均每950人有一位医生,这个分配比例似乎鼓舞人心,但它只反映了部分现实。日本每500人有一位医生,澳大利亚和西欧的数字分别是400人和300人,而印度每1700人有一位医生,坦桑尼亚则为5万人。但这些数字不能反应中国大部分医生都集中在城市的现实。类似的,除了一些能经常做复杂手术、拥有训练有素医生和最新设备的专科医院之外,大部分综合医院明显低于西方标准。
据估计,中国将另外需要50万名医生,均匀分布于全国,才能满足中国人真正需要的医疗。不过,这不仅需要对医生进行培训,还需要改善他们的地位和酬劳。越来越多的中国医生如今在非洲行医,他们在那里不仅薪酬优厚还有更高社会地位。中国要减少医生流失还需要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