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12月8日文章,原题:卡车牵引中国的经济,但付出了窒息的代价
每天夜里,一辆辆笨重的蓝红色货运卡车驶入中国的大城市,它们的引擎发出轰鸣声,车前灯在柴油机排放的滚滚黑烟中变得暗淡无光。破晓时分,在广州这个大都市,住在大路附近一晚没关窗户的居民会发现,他们脸上积了一层黑黑的柴油烟。玛丽·梁(音)在天亮不久打开自己的露天小店后,不得不把柜台上和桌上的烟灰擦除;而给她作伴的那只黄绿色小鸟却没那么容易清洁了。
卡车是牵引着这个国家惊人的经济增长的“骡子”———无所不在,但又具有高度污染。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在中国,小汽车的销售增长了8倍,重型卡车的销售上升了6倍。但卡车是造成马路污染最大原因,引发了从交通拥堵到污染的各种问题,每年导致数十万人死于心肺疾病。
有1000万辆卡车奔跑在中国的道路上,占该国所有汽车的1/4多,它们是导致中国占世界每年石油消费增长的一半的主要原因。它们对柴油的需求部分导致了今年油价攀升至每桶100美元,并使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卡车所用柴油的硫含量是美国大多数柴油机所用柴油的130多倍。
但对中国来说,清除卡车污染将引发复杂的问题。例如,监管者已开始提高新卡车的排放标准,但仍有数百万辆老车在喷射黑烟。由于害怕通胀,北京不允许国有石油公司提高柴油价格使之与世界油价同步。但控制价格造成恶性循环。由于售价过低,中国石油巨头炼制的每加仑柴油都在亏钱。为此它们用含硫量高的廉价原油炼制柴油,但这等于抵消了新排放标准的效果。
中国提高油价,但目前的价格也只是相当于国际柴油市场的批发价,尚不够加油站销售的成本,更不用说盈利了。因此,炼油厂和加油站不得不压缩销售,这可苦了卡车司机。在经过4年每隔几个月的柴油短缺后,33岁的卡车司机张岩超(音)以为自己习惯了排队加油。但不久前一个晚上他在广州市外等了10个小时,才买到1/4桶柴油。“没见过比这更糟糕的,”他说,“我都没觉睡,卡车队伍整夜都在往前移动”。
业内专家提议中国应提高柴油价格至少20%。张先生每月必须为卡车交相当于680美元的租金,他强烈反对提高柴油价格;他相信自己无法把额外成本转嫁给雇用他的厂家。
尽管环保组织在中国迅速增加,但汽车污染却很少引起关注———卡车司机和居民对此也无动于衷。张先生说的话代表了那种反应———“如果你不喜欢污染,那就住到深山老林去吧。”(作者基思·布拉德舍,汪析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