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家》周刊10月13日一期文章】题:中国工人宣言
中国很快将拥有全球最大的10家购物中心中的7家。但中国家庭并不是些热切的购物狂,消费支出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47%,下降到了2006年的36%。在所有大经济体中,这一比例是最低的。例如,美国家庭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高达70%。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需要重新平衡其经济,从重视出口转向重视消费。但在努力提高消费比例前,必须搞清楚消费比例下降的原因。通常的解释是,由于养老、医疗和教育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中国家庭正在把更多的收入储蓄起来。这一解释使经济学家把重点集中在鼓励家庭增加支出上。
但问题是,在过去10年中,中国的家庭储蓄率不升反降。据世界银行驻北京经济学家路易·奎伊斯说,中国家庭储蓄在GDP中所占比例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21%下降到了2006年的15%。涉及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储蓄率已经从超过30%下降到了25%。奎伊斯先生说,自9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国内总储蓄率有了强劲增长,但所有增长均来自公司和政府。
消费在GDP中所占比例下降并不是由储蓄增长导致的,而是由于家庭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急剧下降,其中工资所占比例下降幅度最大。与此同时,公司利润和政府收入所占比例却在上升。据世界银行估计,工资收入在GDP中所占比例已经从1998年的53%下降到了2005年的41%,而且来自产业领域的数据显示,这一比例在2006年还会进一步下降。在美国,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要高得多,达到了56%。
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劳动力收入所占比例都有所下降,但中国下降幅度最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对工资的增长有所抑制。工作岗位的增加也十分缓慢。
奎伊斯先生强调了一个导致工作岗位增加缓慢的更重要的潜在原因:资本密集型的增长模式。低利率政策鼓励了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生产。国营公司不给政府分红,可以将所有利润都用于固定设备投资,从而进一步刺激了投资。
在美国,近年来劳动力收入所占比例的下降得到了投资收益的弥补,使家庭总收入在GDP中所占的比例维持相对稳定。但中国的家庭投资收益十分微小。
这一切意味着,如果中国的增长构成要向消费转移,单纯敦促家庭增加支出是不够的。政府应该将国民收入中更大的份额分配给家庭。奎伊斯先生认为,这需要将增长构成从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向劳动力密集型的服务业转移。
更多的劳动力密集型增长将增加家庭收入和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例,有助于减少贸易顺差。但也许更重要的是,允许工人更多地分享快速增长的成果还有助于防止未来的社会动荡,当经济减少对耗能巨大的制造业的依赖时还会减少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