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10月9日文章,原题:中国不会救世界于危机伴随着金融危机的恶化,中国的相对沉默激起了一些人的好奇心。在他们眼中,中国有着庞大的外汇储备和主权基金,并且中国曾表示过它愿意在华尔街进行大规模投资。很多人都屏住呼吸,期待着北京帮他们稳定情绪。
但里昂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安迪□罗特曼认为,中国“不可能会恢复欧美信贷市场的信心,也没有办法解决西方银行系统存在的资产流动性问题”。
这一来自最受尊敬的中国分析人士之一的严峻结论是对“中国能否挽救世界”这一问题的回应,同时也否定了美欧低迷的消费将被中国中产阶级持续增长的消费所抵消的论调。
罗特曼还说,中国的出口也不会像人们希望的那样能够挽救危机。尽管中国在出口增长方面形象良好,但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国内消费和投资拉动。去年,出口仅占了中国名义GDP增长16个百分点。
罗特曼说,中国家庭的确在稳步增加消费,但是起点很低,要很多年后才能赶上美国的水平。他说,中国消费者能够对下滑的世界消费做出的唯一贡献就是不计后果借贷消费,但这只会重蹈西方的覆辙,是愚蠢的行为。罗特曼说,“对中国以及世界来说,北京在推动私人消费方面继续保持谨慎对形势更为有利”。
人们对“中国能够挽救世界”这一看法持乐观态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是,中国家庭积蓄了16%的高水平可支配收入。有人认为,哪怕是仅仅对这一比例进行微小的下调,这对于推动整体消费的影响也将十分可观。不过还有人认为,中国家庭的高储蓄是他们留作自己未来教育、医疗以及退休之用。对于北京来说,要动用这笔钱目前来说尚不可能。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