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总网 > 世界视角 > 中国万象 > 美国小企业时报:我问中国人,何为中国及中国人?
推荐资讯
·商权区域独代如何月入百万之做好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看准趋势比勤
·商权支付正在“提速”  商权蓝
·马云:2019年两大行业,会成就一
·商权顶天立地:理论可靠、实践可
·【人物专访】沈拓:要把九九商权
·2018九九商权节暨商权支付上线一
·几内亚总统孔戴和总理福法纳分别
·美国人对中国好感度上升 对中国
·落实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完美答卷
·“十字路口”的中国楼市
·王家瑞会见波兰客人
·教育培训成投诉新热点 晒13岁孩
·温家宝会见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具 如何使用工具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0
[更多]
[未命名栏]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往期回顾]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人物简介]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相关新闻] 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
[经典语录] 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
[经典语录] 教程:消费者如何领
[人物简介] 定推大促销的赠品营
扬名系统: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me@hotmail.com

美国小企业时报:我问中国人,何为中国及中国人?
时间:2009-07-27  
>>

美国《小企业时报》10月17日文章:我问中国人:“何为中国及中国人?” 作者 [美] Einar Tangen  译者 黄义务

今日中国定义自身的努力,类似于我们作为一个国家在独立战争后所经历的。我们所接受的典范和梦想,将我们塑造为一个民族和国家。中国如何表达和呈现其新秩序,不仅对中国及其人们重要,对世界其他地方也具有意义。

2009年将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一家中国国际出版公司不久前开会讨论如何“介绍中国”,我参加了这次讨论会,并将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美国的“身份挣扎”,与今日中国的情形做了比较。

随着封建体制的崩溃,国家身份成为关键。在美国独立战争后,我们当时就像现在的中国,面临着克服对过去的不安全感,同时着力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的需要。

早期的美国被视为由宗教极端分子、罪犯和冒险者——大量不受欢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人物——建立的国家。这些人的惟一用途,是在控制资源和贸易路线的全球博弈中,充当爪牙。

自称“美国人”无疑意味着让别人猜测自己属于那种不受欢迎者。甚至在独立战争后,美国仍无法摆脱对内对外的自卑感。今日中国尽管已取得经济上的成功,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屈辱世纪”,但未能恢复持久的自信和国家性格。对宏大计划的热情经常受挫于经济和政治变化,资本主义的引入模糊了意识形态路线,导致许多人丢弃集体主义理想转而追逐自我利益。

中国首先通过社会主义,接着是接受资本主义机制与过去的封建制度决裂。看似两种不相容观念的务实混合,造就了中国快速的经济变化,但政治和社会结构未能清晰表达这些变化的意义和效应。

跟独立战争后的美国相比,今日中国面临的挑战既相似又不同。相似之处在于,中国需要融合有着长期文化和语言差异的不同民族的人们。不同之处在于,美国是挣扎于历史的缺失当中,而中国则要努力筛选5000年历史并将其融入当代现实。

美国对此问题的回答基本上由本杰明·富兰克林给出。通过他所著的《穷汉理查的历书》(Poor Richard’s Almanac),富兰克林传播了建议人们重视个人德行和勤奋,而不是他人的失败和不足的简单箴言。这些经济和社会成功的准则鼓励苦干、节俭、个人责任和自力更生,并且依次成为美国梦的框架。

对于中国来说,问题仍悬而未决。当我问中国人何为中国及中国人时,他们谈到5000年的历史文化,由许多不同地区组成的国家、风俗、方言和饮食,竞争激烈而机遇受到历史限制的地方,依赖于个人关系的社会和商务关系,顶顶重要的面子,遭遇无知领域时谨慎的必要,以及一个努力“追赶”西方的国家。

令人吃惊的是,当他们列举许多影响和因素时,他们并不想尝试定义何为中国。他们不谈论集体权益和个人和社会责任,他们不谈论中国梦。但是,围绕奥运会、四川地震以及西藏问题而流露的国家自豪感表明,中国人有着一种强烈的中国身份的集体意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北京奥运会口号,但中国梦似乎仍在寻找作者。

  

    很好,点击支持一下!】 【共0人支持】 【我要推荐给好友】 【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上一篇: 加拿大环球邮报:金融动荡在中国引发对改革的讨论
    下一篇: 澳大利亚人报:中国经济只是放缓而非衰退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