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新闻周刊》2008年年终特刊文章,原题:拉中国入伙
当美国新总统本月抵达椭圆形办公室时,他将发现面临着一连串紧急问题,包括阿富汗的混乱局势、伊朗和朝鲜的核武进展、俄罗斯复兴及世界经济危机。不过,他理应牢记商业文献中常见的一句格言:“不要让急事挤掉要紧事。”———尽管上述问题个个紧迫,但新政府面临的最重要挑战是中国及美中关系,它有可能决定21世纪的面貌。
这听起来或许夸张。其实不然。当中国前进时,占世界人口1/5的13亿中国人也就在前进。中国现在的经济规模相当于美国的一半;再过30年,两国实力应该会旗鼓相当。中国人吃什么、是否经常开车、住哪里以及如何工作和娱乐,这一切都将对能源供应和价格、全球气候及人类繁荣带来巨大影响。
北京的外交政策同样重要。一个合作的中国可以帮助阻止核武扩散、维持开放的全球金融体系、挫败恐怖分子……相反,倘若中国怀有敌意甚或只是不合作,美国及其盟友在驯服全球化最危险方面都将遇上大得多的困难。
历史证明,出现一个合作的中国绝非必然———事实上可以说根本不太可能。现有大国与崛起中的大国是天然的竞争对手。对华盛顿来说,造就合作关系的最佳途径是采取具体措施说服北京,参与和支持迎接全球化挑战所需的一整套规则、政策和制度。不妨称之为“融合”。
现如今美国外交应采取融合政策一如过去采取遏制政策。昔日遏制政策谋求排挤苏联,现在的融合政策旨在拉拢中国。目标是使中国成为全球化世界的一大支柱。这个目标雄心勃勃,甚至过于乐观,但并非不切实际。美中彼此需要。中国需要美国的市场,以保持其增长和国内政治稳定所需的高就业率。美国人除了能从低成本的中国进口受益,还需要北京负责任地管理其庞大的美元储备……但历史告诉我们,好事并不会因为合理就自然发生。
为避免类似错误,美国人有必要接受中国的崛起。首先,我们未必能阻止中国崛起,试图阻止只会加剧对抗。我们也不应夸大中国的实力或它构成的威胁。我们还应抵制任何试图阻止中国商品和美元进入美国市场的呼吁。
与此同时,美国的外交政策理应着眼于中国的行为而非现状。强迫中国变为像西方一样的国家只会失败。不可忘记,中国按照自己的节奏演进:它已经比10或20年前远为开放了,假以时日它会变得更加开放。政治和经济自由更可能来自中国内部的演进而不是美国的威吓。融合政策将给扩大法治、透明度和问责制创造动力和压力。
为使这种最重要的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华盛顿和北京应定期举行高层磋商。但这还不够。中国应成为七大工业国财长会议和八国集团会议的参与者,应鼓励中国与国际能源机构全面合作。
但即便这一切成为现实,中美也不太可能成为盟友。但两国可以有选择地合作。这种安排攸关两国利益。设法实现它———把中国融入21世纪的最高理事会,是新总统及其班子的首要事务。(作者理查德·哈斯,汪析译)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