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无疑问,美国第三十七任总统尼克松和时任国务卿基辛格1971~1972年推动美国向中国开放,应作为历史性突破事件而载入史册。但不那么为世人所知但同样重要的是接下来的重大一步:中国和美国全面外交关系的确立。如果没有第三十九任总统卡特1978年12月15日宣布的这一行动,两国关系可能不会超越十分有限的小范围高层接触。
当第三十八任总统福特和基辛格1977年离任时,他们留下了一个重要但未竟的不稳定对华关系。美国当时仍然承认在台湾的政府作为代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
卡特上任后希望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这需要将美国对中国的承认从台湾转向北京,同时结束美国与台湾的防务条约。一些人把这视为只是简单地承认现实,但事实上,这是需要外交手腕和政治勇气的重大一步。美国必须寻找途径,在承认北京的情况下继续与台湾当局打交道,最重要的是,华盛顿必须保留向台北出售武器的权利。在政治上也不简单:当时的台湾游说团在美国是属于最有影响力的游说团之一。
这段传奇是在卡特政府上任头两年秘密展开的,当时国务卿赛勒斯·万斯和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分别访问中国(我作为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参加了这两次中国之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参加谈判的人士成功保守了秘密。中国人要求美国完全切断与台湾的关系,包括出售武器。我们知道这样的举动会引起美国国内巨大反弹,因而寻求一种撤回承认台湾和终结双边安全条约后,继续与其官方接触和向其出售武器的途径。
谈判取得突破是在1978年末,时机安排在中期选举之后。最重要的因素或许是邓小平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拥有足够权力拍板对美关系。北京将不会“赞同”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或与台湾的其他活动,但仍继续推进关系正常化。这是典型的中国人谈判风格:坚守原则,细节灵活。
1979年1月,邓小平开始了他的历史性美国之行。在布热津斯基家里,邓小平谈到了他知道自己有生之年不会看到的中国梦想;他相信中国会跨越失去的那么多年,但前提是要得到美国的支持;他准确预见到了大规模的留学生、现代技术和贸易的交流;他比任何美国官员预见到向中国开放将带来的成果。
但甚至邓小平本人都不可能想到,30年前的今天的那个声明所释放的能量;同样想不到的,还有今日世界中美这一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的发展。(作者 Richard Holbrooke (美驻联合国前大使) 译者 黄义务)
(美国《华盛顿邮报》12月15日)
文章来源: 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