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文化日报》网站3月23日文章,原题:中国“新配给时代”来了吗?
上世纪90年代初消失的中国的“配给票制度”重新回来了吗?各地方政府为促进内需接连发放叫做“消费券”的代用券,正预告着社会主义体制的独特“新配给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消费券从生活必需品开始,呈现出向家电、旅游、教育、健康等各领域扩展的趋势。
配给票制度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体制内实行的“计划经济”的标本。根据所有物资平均供给的宗旨,从粮食、蔬菜到洗澡、理发、缝纫机、自行车、肥皂、烟酒、煤炭、石油等,甚至家畜饲料都是凭票配给。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解决了人民的基本衣食住行。但在遭遇这次全球经济危机后,已经消失的配给票正重新回到中国人的生活中。
消费券最早亮相是在去年经历了大地震的四川省。成都市去年12月为了支援低收入人群和促进内需,在中国首次发放了3791万元的消费券。随着成都的消费券100%使用、对拉动内需贡献很大的评价出来后,其他地方开始踊跃发放消费券。杭州市春节前夕向低收入家庭、退休工人、大中小学生共发放了1亿元的消费券。在此期间,以生活必需品为主的消费券从旅游券开始,正向教育等多个领域扩大。看到了促进内需效果的杭州最近决定进行6亿元的二次发放,以全体市民为对象的二次消费券在旅游、教育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可使用。南京市也在发放农村旅游代用券等,各地方政府正为提振消费而排队发放消费券。(作者韩江宇为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鲁齐译)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