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北京时报》2月26日文章,原题:中国的采购外交
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昨日抵达欧洲,开启一次官方组织的采购之旅,这是北京在近几周发动的全面外交魅力攻势的一部分,其宗旨是消除保护主义压力,并为中国投资打通道路。
在为期四天的赴欧采购活动之前,中国高层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出访,包括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两周前访问非洲和中东,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拉丁美洲,以及总理温家宝上月下旬访问欧洲。
在20国集团4月伦敦峰会举行前夕,这些外交活动反映了北京越来越大的焦虑,即西方国家的严重经济衰退,将带来针对中国出口的新壁垒,而且政治层面的紧张也将使中国企业利用大宗商品价格较低的机会购买自然资源资产变得更加困难。
过去四个月来中国创纪录的贸易盈余也是一个因素。中国官员担心,这些盈余最终将引发外界批评其汇率政策和出口。过去三个月内,中国对世界上每一个重要地区都有贸易盈余,包括亚洲其它地方、非洲和拉丁美洲。
“对中国来说,最大的噩梦是,一年后,美国和欧洲对中国说,‘把人民币升值30%,否则我们将开征30%的关税’。”一名欧洲外交官在北京表示。
中国赴欧采购团的首站为德国,然后将前往瑞士、西班牙和英国。据新华社报道,该采购团有140名企业高管,预期将签署总价值达到150亿美元的合约。中国官员表示,昨日已同德国企业签署了100亿美元的合约。
中国付诸这些外交努力之际,有迹象显示,中国正把大宗商品市场的低迷视为获得天然资源资产的黄金机遇。除了中国铝业公司计划对力拓投资195亿美元外,北京在近几周还批准了旨在换取长期石油供应的两宗大额贷款协议:250亿美元给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100亿美元给巴西国家石油公司。
中铝前总经理肖亚庆已调任政府高级职位(国务院副秘书长),据称他新的工作职责将包括协调中国的自然资源投资。
“如果中国认为,与收购海外能源和矿业企业相比,贷款换石油交易的政治敏感度较低,我不会感到奇怪。”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中国能源问题专家邓丽嘉表示。 (作者杰夫·代尔)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