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说到买糕点、购熟食,许多老百姓脑海里闪现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上"稻香村"去。这几年,内需不旺,市场疲软,"稻香村"经营业绩却连年增长,2000年中秋节月饼的产销量较上年增长12.5%,占北京月饼市场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真心对顾客
北京"稻香村"由南京人郭玉生于1895年初创,南店北开,前店后厂,自产自销,当时就已负盛名。后来,由于社会动荡,"稻香村"停业了一段时间。1983年,"稻香村"南味食品的第五代传人刘振英老先生恢复起这个老字号,挂起了"北京市稻香村南味食品店"的招牌。
"稻香村"管理者认为,品牌的生命力在于质量和特色服务。名牌即民牌,就是大众品牌。重振"稻香村"老字号,刘振英首先想到的是要继承老字号重产品质量、货真价实、讲求信誉的传统。他说,对顾客不实实在在,就是捧着老字号的金饭碗,早晚也要没饭吃。因此,"稻香村"提出企业的经营宗旨是:信誉第一,顾客至上,强化三优。
从抓"三优"开始
所谓"三优",就是优质产品优良服务和优等卫生。抓"三优"首先是抓产品的质量和卫生。毕国才说,人叫人千声不语,货叫人点首自来。"稻香村"的名牌食品最讲究的就是两条,选料考究且做工精细。为了选物料,宁可加大成本。像稻香村使用的糖玫瑰,他们要求必须是在玫瑰花开的几天内,后半夜采摘的。在工艺管理上,有一套严格的办法,像工艺标准,能量化的尽力量化,仅中秋月饼工艺的量化标准就达157个。
根据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稻香村"不断增加产品品种,而且都是坚持顾客说了算、市场说了算的原则。目前,"稻香村"产品共有400余种。他们提出"口味就是文化",努力挖掘传统食品文化,生产老百姓所需要的食品。像清明节生产青团,九九重阳节生产重阳花糕,旧历年前泡腊八蒜,这些都是人工制作,费时费力,但只要顾客需要、爱吃,"稻香村"就生产。 强化"三优",其次是抓服务。毕国才总经理要求售货员不能只当卖东西的人,要学会做买卖人。即要求售货员有管理者一样的经营头脑,去了解顾客的心理,诚心服务,和气生财。
"稻香村"倡导"服务也是商品"、"顾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顾客永远是对的"等观念。在许多厂家拼命提高包装档次,不卖月饼卖盒子时,他们却降低包装成本,包装品种多样化。同时,也卖散块月饼,适应不同顾客的需求。
创造不可替代的品牌
"稻香村"认为,要让顾客真心对你忠诚,就必须让你的品牌不可替代,必须求新图强,实现生产和销售方式的变革,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
在生产方式上,他们打破传统的"前店后厂"生产方式,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生产品类和品种迅速增长,到2000年,年产量达到1.3万吨,走上了传统食品产业化的道路。在销售方式上,他们突破"自产自销"传统模式,在各大商场建立销售专柜,开设特许经营的加盟店,到现在,形成了直营店、加盟店、营销点三个层次的销售网络。随着销量增加,"稻香村"声誉日增。在企业文化上,他们提出要不断学习,艰苦创业。他们在1999年提出了建立学习型企业,推出了素质教育工程,教育员工从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思考三个方面提高基本素质。他们说,要提倡一种企业精神,企业到什么时候都要精打细算,钱要用在刀刃上。
"稻香村"管理者表示,要以先进的经营理念精心打造名牌,保持品牌的持续性,不给百年老字号抹黑,不让忠诚的顾客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