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芬油画村美术产业独特的发展模式,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典范,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对大芬油画村美术产业的成因和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可以给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启示。
一、大芬油画村美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大芬油画村的缘起
大芬村是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下辖的一个居民小组,全村占地面积0??4平方公里,本村原住居民300多人,外来流动人口1万多人。改革开放以前,村民只依靠种田为生,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1989年,香港画商黄江来到大芬,租用民房进行油画的创作和经销,由此将油画这种特殊的产业带进了大芬村。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黄江一方面招募画工帮助自己完成订单,另一方面着手培养有绘画基础的青年,为自己的绘画队伍补充新血液。几年后,那些为黄江画画的画工或画师们也学会了接单,于是相继走出师门,另立山头做起了老板。直到现在,大芬村许多店铺的老板还都是黄江当年的学生,因而黄江被誉为“大芬油画村第一人”。由黄江和黄江的学生所形成的大芬油画生产、收购和集中外销的一条龙体系,就成了大芬油画村的雏形。随着大芬村知名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画师或画工纷纷在大芬安营扎寨。于是,大芬油画村的规模在一年一年扩大,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大芬油画村。
(二)大芬油画村的发展现状
大芬油画村是在大芬村民小组为原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文化产业聚居地。目前,大芬油画村的概念已超出了大芬居民小组的范围,扩展到了包括茂业书画交易中心、木棉湾村、南岭村、康达尔等附近地域。产业经营比较集中的地域面积约1??091平方公里。此外,还有不少画家散居在布吉街道的长龙、莲花山庄等其他社区,有些油画企业的工厂开在龙岗、坪山、东莞及中山、惠州等地。大芬油画村美术产业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以大芬村为中心,辐射闽、粤、湘、赣及港澳地区的油画产业圈。大芬油画的销售以欧美及非洲为主,市场遍及全球。
截至2006年8月,在大芬油画村0??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有书画、工艺等经营门店及油画工作室近700家,其中从事油画经营的有516家,从事国画、书法创作和销售的有61家,从事画框、颜料等相关配套产品经营的有79家,从事工艺、雕刻、刺绣、装饰及书画培训的共有44家。另外,向大芬村画商供画的画师或画工,除了大芬村及周边的村和社区、深圳市内的画家以外,还有不少来自全国其他省市。据不完全统计,以大芬油画村为中心,在整个布吉街道及周边地区从事油画生产的画师、画工及学员最少在1万人以上,仅在大芬村生活居住的就有3000多人。
由于大芬油画村的知名度提高,市场氛围进一步浓厚,大芬油画村企业的年交易额呈逐年快速递增态势。据统计,2003年大芬油画村交易额约为8000万元,2004年实现交易额1??4亿元,2005年交易额达到了2??79亿元。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尽管北京、上海、厦门、青岛、西安、苏州等地都有大大小小的画家村,但从市场化的程度、整体规模、从业人员的数量以及国际影响等方面来看,大芬油画村都远远地走在了前列。大芬油画村的独特发展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2004年以来,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大芬油画村视察。大芬油画村相继被国家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省版权局、深圳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立市工作领导小组和深圳市知识产权局、深圳市版权局等单位,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 “广东省版权兴业示范基地”、“深圳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深圳市版权兴业示范基地”。
二、大芬油画村美术产业成因分析
(一)区位优势因素
大芬油画村的形成存在偶然和必然两方面的因素。1998年前,大芬油画村是由市场孕育生成,自我发展壮大。对于大芬油画村的成因,新闻媒体首先作了挖掘。“大芬油画村第一人”黄江,对于“当初为什么选择大芬”这一问题的回答是:首先,考虑到大芬村是深圳特区关外的一个自然村,这里房租价格比关内便宜;其次,这里交通便利,紧邻深惠公路,从文锦渡或罗湖口岸过关十分方便。他看中的是深圳特区孕育的商业潜力、与香港自由通商、廉价劳动力和房租等有利条件。据了解,布吉街长龙等地在大芬油画村崛起之前,就存在画师绘制商品油画,经香港销售到国外的经营模式。
从资本、劳力、房产、销售等市场要素考察,大芬村油画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完全是市场自发配置资源的结果。香港画商黄江带来了资本,大量涌入特区的美术工作者和其他方面的人才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内地价格便宜的绘画材料提供了生产资料,大芬村廉价的房租则提供了必要的厂房条件,与香港毗邻为油画产品提供了国际销售市场。可见,区位优势是大芬油画村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在深圳与大芬村区位条件相似的村子却不只一个,所以, 油画产业选择大芬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二)政策环境因素
此外,大芬油画村的形成还具有中央和地方政策导向的必然性。是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深圳形成了对外贸易的有利条件。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国家就提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和要求。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发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号召,明确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总体要求。深圳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坚持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文化建设,为大芬油画村美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宽松的环境。特别是1999年以来,深圳提出“文化立市”的战略,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继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和物流业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大芬油画村正是在这片政策的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三、大芬油画村美术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一)创新的经营模式
大芬油画村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产业结构和交易市场。大芬油画村的产业结构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10多家大公司为油画产业的龙头企业;二是一批个体经营者成为油画产业的主力军;三是一批高品位的原创画家成为大芬油画村产业升级的新生力量。大芬油画村已经形成了茂业书画交易广场、黄江油画艺术广场、集艺源油画城和大芬卢浮宫4个相对集中的交易中心。
目前,大芬油画村经营规模较大的公司包括:集艺源油画艺术有限公司、黄江油画有限公司、后波普美术工艺品有限公司、欧美名画有限公司、大芬文化艺术实业有限公司、大芬艺海油画艺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天隆画框有限公司、皇家金典艺术有限公司、深圳市鸿晟业画框有限公司、深圳市诺亚油画工艺有限公司、银波油画艺术有限公司、太阳山油画有限公司、深圳市胜发油画有限公司、深圳市国卫金宝艺术品有限公司等。这些大公司在大芬周边如坪山、龙岗、坂田,或东莞、惠州、中山等地设有自己的工厂。这10多家较大的油画公司占据着整个大芬油画村油画外销的主导地位,它们有较为稳定的国外客户、数量较大的油画订单以及实力雄厚的画工队伍,成为大芬油画村美术产业的支柱。这些企业经营者大都是在大芬油画村从事油画经营10多年的画商,有较深的资历和丰富的从业经验。从画工的培训、油画的生产到对外销售,每家公司都可以独立经营。它们是大芬油画村这一产业市场中的“大户”。这些大型的油画或画框企业,建立了规范的企业制度,具有很强的自主生产、创新产品和拓展市场的能力。它们的油画艺术产品以欧美、非洲为主,市场遍及全球。
在大芬油画村,还有数百家书画经营门店,他们是借助于上述“大户”所形成的市场氛围而随行就市,成为油画市场中的“散户”。虽然个体实力不大,经营规模有限,但由于数量众多,成为大芬油画村油画产业的主力军。正是因为有了这批为数众多的“村民”,大芬才成为享誉中外的油画之村。这些个体画廊身后,大多有自己的工作室,大的还雇用人数不等的画工,或招收学生。客户送来图案样板,画工们照样临摹,这种方式被称为是文化产业中的“来样加工”。 客户订购的数量较多,画商便组织数十或数百名画工在同一个作坊里同时作画,这种方式又被称为“油画生产流水线”。
近年来,进驻大芬油画村的一批原创画家已成为大芬油画村艺术水平的基准线。这批画家人数大约在150人左右,大多毕业于国内知名美术院校,是科班出身。他们坚持走原创绘画的道路,追求作品的艺术含量。他们的作品数量不多,却代表着大芬油画村美术作品的基本水平,成为大芬油画村对外展示的主体。因此,这批画家已经成为促进大芬油画村进行美术产业升级的新生力量,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前几年落户大芬油画村的蒋庆北、陈圻、李义、李印、张子奇等已经成为大芬油画村的知名画家。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鲁慕迅、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宿正文等一批有影响画家的进驻,进一步改变了大芬油画村画家队伍的结构成分,提高了大芬油画村在中国美术界的地位,也促使大芬油画村逐渐形成了原创画家聚集的氛围,对促进大芬油画村提高水平、做大做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政府的培育和引导
1998年,《羊城晚报》以“深圳有个油画村”为题,报道了大芬村画家云集、油画产品成批出口的消息,从此,大芬村引起了龙岗区和布吉镇的重视,地方政府开始将大芬油画村作为重点文化产业进行培育和打造。
首先,是加强大芬油画村环境改造和硬件设施的建设。从2000年开始,区、镇两级党委和政府就将大芬油画村的环境改造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区、镇、村三级共同投资4000多万元,邀请专业规划设计院对大芬村的环境改造工程进行认真设计,并实施了一、二、三期改造。拆除了违法建筑,疏通了村内道路,建起了油画市场,迁走了肉菜市场,设置了街头小品及对村内进行了绿化、美化。在第二届深圳“文博会”之前,区政府对大芬油画村前的布沙路进行了扩宽改造,对大芬油画村内及布沙路沿线房屋进行了立面改造,使大芬油画村面貌为之一新,为把大芬油画村建设成为深圳的又一旅游热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6年以来,为了提升大芬油画村的品位,市、区投资9000多万元,正在兴建占地面积11000多平方米的大芬美术馆;为了改善大芬油画村美术工作者的创作和居住环境,区政府正在建设占地6500平方米的大芬油画村首期公共租赁住房。这些硬件设施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大芬油画村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档次。
其次,区、街道两级还积极引导,营造有利于大芬油画村美术产业发展的软环境。2000年9月,布吉镇成立了深圳市第一家镇级文联,为大芬村的外来画家建起了交流和活动的阵地。2004年11月,大芬美术产业协会正式成立。镇文联成立以来,先后组织书画家到黄山、徽州、杭州、梅州、汕头、福建、西藏等地进行艺术采风,为艺术家们创作高水平的作品创造条件。如2006年便组织了“回望长征路”油画写生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芬美术产业协会成立后,在引导合法经营,避免恶性竞争,加强美术产业经营者守法、诚信经营,组织大芬油画企业集体参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针对几家较大的画商在欧洲和非洲都一定数量的客户这一特点,2002年11月,镇政府组织油画村的几位主要画商赴欧洲和非洲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地考察,让画商们到不同的国度去感受市场。通过考察和感受,使画商们的经营活动更贴近国外市场的需求,从而为大芬油画打开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此外,为了建设一支稳定的美术专业人才队伍,深圳市政府给予了大芬油画村美术产业从业人员特批的优惠入户政策。
(三)大芬油画村品牌建设
龙岗区和布吉街道在引导大芬油画村走产业化发展之路的过程中,注意将大芬油画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品牌包装和企业文化建设,为大芬油画村确立了完整的产业发展理念。在大芬油画村村口一栋大楼的侧面墙体上,有两行十分醒目的标语口号:“艺术与市场在这里对接,才华与财富在这里转换”。这两句话比较经典地概括出大芬油画村作为美术产业示范基地的核心内容,体现了大芬油画村艺术产业的特色和实质。作为艺术与市场相接合的产物,大芬油画村既是一个交易市场,又是一个艺术创作基地。通过大芬油画村这个市场,作为特殊商品的美术作品在这里找到了进行市场交换和流通的途径,美术创作者可以直接面对市场,直接参与市场的交换,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创作。艺术家与市场的这种直接联系,突破了传统观念下艺术创作者只有通过美术馆、拍卖会、展览会等方式间接与市场发生关系的被动做法,而是让艺术家直接生活在市场之中,直接感受市场的变化,了解市场的供需关系,从而确定自己的创作题材。大芬油画村的另一条口号“世界油画,中国大芬”,则进一步阐明了大芬油画村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
大芬油画村的品牌推广,最主要借助于大众媒体的新闻报道。特别是首届深圳“文博会”后,大芬村成了国内外新闻报道的焦点,除广东、深圳本地新闻媒体之外,国内受众面较广的《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参考消息》、《望·中国》、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还有国外的著名媒体如美国的《纽约时报》,英国的《金融时报》,德国电视二台、《汉堡晚报》,加拿大电视网有限公司,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等都派出记者来大芬村进行采访,并作了专题报道。国内外媒体的经常性报道,使大芬油画村的知名度逐渐提高,大芬油画的品牌价值日益增长,为大芬油画走向世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强大芬油画产业的学术研究和巩固大芬油画村品牌优势,龙岗区和布吉街道大力支持以大芬油画村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的创作和出版发行。第二届身深圳“文博会”开幕之前,出版了《大芬村的崛起》和《大芬传奇》两部反映大芬油村发展历程的长篇报告文学,出版了介绍大芬油画村美术工作者的专著《大芬村的特殊村民》。大型电视连续剧《画之缘》和电影《油画村的故事》也已创作完成,即将上演。
还有一条重要的品牌建设途径就是,组织大芬油画村企业走出去,在“大芬油画”的统一旗帜下,参加各种展览和交易会。自2004年以来,大芬油画村企业不断参加各种文化展会。如在香港中环大会堂举办了“深圳布吉书画作品展”,参加了北京世纪坛举办的第11届国际艺术博览会和每年春秋两季的广交会及东北文博会、西部文博会等。大芬油画村企业的多次亮相,发挥了整体优势,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
此外,近两年大芬油画村努力加强了大芬油画村网站建设,加强了大芬油画村商标注册管理和网络实名注册管理,以保护好已有的品牌优势。
(四)文博会的推动
在大芬油画村美术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文博会的助推作用不可忽视。第一、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大芬油画村都作为分会场之一,借助于这个展示和交易平台,大芬油画村不仅知名度快速提高,而且产业规模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交易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首届“文博会”召开之前,大芬油画村只有书画、工艺经营门店305家,到第二届“文博会”举办前夕,大芬油画村各类书画、工艺经营门店已发展到了623家,比2004年翻了一番还要多。“文博会”期间,近一周的时间里,前来大芬油画村的买家和客户人数,都大幅增加。首届“文博会”给大芬油画村企业带来了超过1000万元的收益,第2届“文博会”期间,大芬油画村内的门店及公司各项交易额达到1??55亿元。
四、大芬油画村美术产业发展前景
着眼于对大芬油画村美术产业市场前景和发展现状的分析,龙岗区和布吉街道提出了大芬油画村片区规划建设的思路:即以现有的大芬油画村为基础,以旧城改造为契机,以发展油画产业为切入点,充分整合周边产业资源,完善产业链条。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对油画村旧村进行改造的同时,对方圆1??091平方公里范围进行整体规划,计划建设规模更大、档次更高、产供销设施完备的大芬油画区域,使其成为国际化的油画生产基地、交易平台、展示中心、培训基地和旅游热点。
专家点评:
大芬油画村被称之为“中国油画第一村”,为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并且作为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分场而引起了世人更多的关注。大芬在油画产业上取得的成功,证明艺术与市场是可以很好结合的,这不仅对传统艺术观念是一个挑战,而且对其他艺术产业门类也具有重要启示。
与大芬相同的油画村全国还有很多,但为何都没有大芬村的名气大,这其中的原因自然很多,如区位优势、政策环境、人才、资金等,但关键还在于,大芬人真正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油画产业发展实际的行之有效的道路,并借助于市场经济手段把油画产业做大、做好了。发展文化产业一定要从现实需要出发,有现实需要,就有产业前景,这正是大芬取得成功的秘密。
大芬在发展油画产业上最突出的就是形成了所谓的“大芬模式”,那就是“市场主导,民营为主,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打造品牌,走向世界”。大芬为此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为油画产业发展提供生存土壤。另外,大芬人没有停留在加工复制这一工艺制作的初级水平上,单纯培养画工、画匠,而是把艺术创造作为今后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提高层次。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大芬人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为了油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他们形成了行画产业与原创油画并重的发展思路,以行画产业为产业下游,作为发展的基础,而把原创油画作为产业的上游,扶持和鼓励艺术创新,创作更多更好的原创油画投放市场,走向艺术的更高境界。为此,他们不断吸引高端艺术家到大芬进行创作,投资兴建美术馆和其他文化设施,打造艺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举措确保了大芬油画在未来发展中的竞争优势。
实践表明,大芬油画村既是一个交易平台,又是一个艺术创作基地。大苏油画村的成功,在实现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结合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