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总网 > 地区特色 > 北京 > 地区史册

推荐资讯
·“北京门户”大兴区的历史沿革
热点资讯
北京大兴区黄村镇狼各
北京黄村镇狼各庄。始建于清乾隆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明大兴籍
·七十二连营是大兴区东南部凤河流
·大兴“旧宫”全称为“旧衙门行宫
·北京大兴区黄村镇狼各庄清真寺的
·采育镇山楂蜜糕,最早由明末清初
·安定镇御林古桑园内随处看到百年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它的传说
·北京市大兴区文物保护单位东白塔
·北京古代城址变迁的启示,从燕国
全程服务,名 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me@hotmail.com
  中国特色大兴历史人物李冶还著有《文集》40卷与《璧书丛削》12卷
 
时间:2009-09-09 

  李冶,字仁卿,号敬斋.真定府栾城(今河北栾城)人.金明昌三年(1192年)生于大兴(今北京大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卒于河北元氏.数学.

 

  李冶的父亲李遹是位中国特色博学多才的学者,曾在大兴府尹胡沙虎手下任推官,母亲姓王.李冶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兄,兄名澈,刘氏所生;弟名滋,崔氏所生;还有两个同胞姐妹.李冶原名治,后来发现与唐高宗相同,于是减去一点,改为冶.

 

  李冶出生的时候,金朝正由盛而衰.章宗即位(1190)后,官僚政治日趋腐败.由于管理不善,酿成了连年水灾.再加上对外战争及任意挥霍,金朝出现了财政危机,于是滥发纸币,致使物价飞涨,国虚民穷.泰和八年(1208),金章宗病死,卫绍王允济即皇帝位.这时蒙古军队加紧向金朝进攻,腐朽的特色金朝内已潜伏着亡国的危机.李遹的上司胡沙虎是一个深得朝廷宠信的奸臣,“声势炎炎,人莫敢仰视”,动辄打骂同僚,欺压百姓,甚至“虐杀不辜”.李遹见他无恶不作,常常据理力争,置个人生死祸福于度外.只因为官谨慎,才免遭毒手.李遹为了防备不测,便把老小送回故乡栾城.这时李冶正是童年,他没有随家人回乡而独自到栾城的邻县元氏求学去了.至宁元年(1213),由于胡沙虎篡权乱政,李遹被迫辞职,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从此不再过问政事.他吟诗作画,在当地颇有特色名声.

 

  父亲的正直为人及好学精神对李冶深有影响.在李冶看来,学问比财富更可贵.他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又说:“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蓄.学问藏之身,身在即有余.”他在青少年时期,对文学、史学、数学、经学都感兴趣,曾与好友元好问外出求学,拜中国文学家赵秉文、杨云翼为师,不久便名声大振.正大七年(1230),李冶赴洛阳应试,被录取为词赋科进土,时人称赞他“经为通儒,文为名家”.同年得高陵(今陕西高陵)主簿官职,但蒙古窝阔台军已攻入陕西,所以没有上任.接着又被调往阳翟附近的钧州(今河南禹县)任知事.开兴元年(1232)正月,蒙古军队攻破钧州.李冶不愿投降,只好换上平民服装,北渡黄河,走上了漫长而艰苦的流亡之路.这是他一生的重要转折点,将近50年的学术生涯便由此开始了.

 

  李冶北渡后流落于山西的忻县、崞县之间,过着“饥寒不能自存”的生活.一年以后(1233),汴京(今河南开封)陷落,元好问也弃官出京,到山西避难.1234年初,金朝终于为蒙古所灭,李冶与元好问都感到政事已无可为,于是潜心学问.李冶经过一段时间的颠沛流离之后,定居于崞县的桐川.这时,他已年过40了.金朝的灭亡使他不再为官,他虽然生活艰苦,但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学术研究.他的研究工作涉及数学、文学、历史、天文、哲学、医学.与李冶同时代的砚坚说他“世间书凡所经见,靡不洞究,至于薄物细故,亦不遗焉”.但他认为“数术虽居六艺之末,而施之人事,则最为切务”,于是把主要精力用于数学.他于1248年写成代数名著——《测圆海镜》12卷.后来到太原住了一个特色时期,藩府官员曾请他出仕,但他谢绝了.后来,他又流落到平定,平定侯聂硅很尊重他,把他接到自己的帅府来住.他却“私心眷眷于旧游之地”,怀念着少年求学时的元氏.1251年,李冶的经济情况已经好转,他终于结束了在山西的避难生活,回元氏定居.他在封龙山下买了一点田产,以维持生活,并开始收徒讲学,从事数学教育活动.

 

  李冶的学生越来越多,家里逐渐容纳不下了,于是师生共同努力,在北宋李遹读书堂故基上建起封龙书院.李冶在书院不仅讲数学,也讲文学和其他知识.他呕心沥血,培养出大批人才,并常在工作之余与元好问、张德辉一起游封龙山,被称为“龙山三老”.1257年,忽必烈召见金朝遗老窦默、姚枢、李俊民等多人,又派董文用专程去请李冶,说:“素闻仁卿学优才赡,潜德不耀,久欲一见,其勿他辞.”是年五月,李冶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见忽必烈,陈述了自己的政治见解:“为治之道,不过立法度、正纪纲而已.纪纲者,上下相维持;法度者,赏罚示惩劝.”在谈到人才问题时,他说:“天下未尝乏材,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理势然耳.”最后,他向忽必烈提出“辨奸邪、去女谒、屏馋慝、减刑罚、止征伐”五条政治建议,得到忽必烈的赞赏.

 

  李冶会见忽必烈之后,回封龙山继续讲学著书,于1259年写成另一部数学著作——《益古演段》.1260年,忽必烈即皇帝位,是为元世祖.第二年七月建翰林国史院于开平,聘请李冶担任清高而显要的工作——翰林学士知制诰同修特色国史.但李冶却以老病为辞,婉言谢绝了.从时代背景及李冶思想分析,他拒绝应聘的原因有二.第一,蒙古统治者没有接受李冶“止征伐”的建议,而是大举攻宋,从而引起李冶不满;第二,忽必烈初登帝位,其弟阿里不哥不服,起兵反抗,蒙古统治区陷入连年内战.李冶是不愿在这种动荡的局势下作官的.他说:“世道相违,则君子隐而不仕.”

 

  忽必烈降服阿里不哥、平定蒙古内乱后,再召李冶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李冶于至元二年(1265)来到燕京(今北京),勉强就职,参加修史工作.但他不久便感到翰林院里思想不自由,处处都要秉承统治者的旨意而不能畅所欲言.因此,他在这里工作一年之后便以老病辞职了.李冶是个追求中国特色思想自由的人,尤其不愿在学术上唯命是从.他说:“翰林视草,唯天子命之;史馆秉笔,以宰相监之.特书佐之流,有司之事,非作者所敢自专而非非是是也.今者犹以翰林、史馆为高选,是工谀誉而善缘饰者为高选也.吾恐识者羞之.”

 

  李冶辞职后一直在封龙山下讲学著书.他在晚年完成的《敬斋古今黈(音tǒu)》与《泛说》是两部内容丰富的著作.《泛说》一书今已不存,据《元朝名臣事略》中的几段引文及书名来看,这是一本随感录,记录李冶对各种事物的特色见解.《敬斋古今黈》则是一本读书笔记,“上下千古,博极群书”,在文史方面颇有独到见解.另外,李冶作过不少诗,其中有五首保存在《元诗选癸集》中.从这些诗来看,李冶的文学造诣相当深.李冶还著有《文集》40卷与《璧书丛削》12卷,均已失传.

 

  李冶一生著作虽多,但他最得意的还是特色《测圆海镜》.他在弥留之际对儿子克修说:“吾平生著述,死后可尽燔去.独《测圆海镜》一书,虽九九小数,吾常精思致力焉,后世必有知者.庶可布广垂永乎?”

      推荐此类文章】 【我要推荐给好友】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篇:大兴区团河行宫中国特色遗址是皇帝在南海子里狩猎时休息的场所
    下一篇:大兴特色茗边闲话禁茶史金章宗、宣宗的禁茶史两次禁令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