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这是段被老人称为“太悲惨”的离别。杨良平回忆,当时政府领导找他,认为“程秀是资产阶级小姐,你是工人阶级,你们必须离婚”。杨良平拒绝。1952年一个深夜,一群人把杨良平捆起来,在地洞里关了几个月后,送到煤矿挖煤。杨良平偷着跑出来后,四处打探妻子的下落,几个月后也无任何消息。
本文摘自:《都市快报》2011年5月18日B02版,作者:冯志刚 朱丹阳,原题:《92岁老兵杨良平的战争与和平》
如果有一挺“汤姆逊”冲锋枪,杨良平还能扣动扳机,用5秒射光枪匣里的20发子弹吗?正午刺眼的阳光,射向绿油油的稻田。他昂着头挥着右手说:“这种美式枪械,灵便轻巧,一次连射20发子弹,枪管不烫手。”在战争的最后岁月,杨良平用了3年当时最先进的枪械。枪,救过他两次。说到枪,他总会激动起来。时隔74年,这位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滇缅远征军离乡抗战一别就是74年寻回旧梦一生只为重逢
阵地上一声枪响 一米外的战友应声倒地
这是1937年的秋天。上海,一座战火纷飞的城池。
正午12点,太阳很大,杨良平在村外大路上端着饭碗,低头看到自己的影子贴在灰尘扬起的路面上,汗水顺着钢盔内侧,从脸颊上滴落。
杨良平所在第71军36师106团307步兵连的220个战士,全都蹲着吃饭,怀中抱着一杆“汉阳造”5发子弹的步枪。
此前一小时,他们刚刚阻击了日本兵对阵地的一次袭击。
突然,“啪嗒”一声枪响。蹲在杨良平对面的一个士兵双手往后一扬,饭碗飞向空中,“哐当”一声砸成粉碎——这个正在吃饭的士兵,被不知从哪里射来的一颗子弹击中。
离死去士兵只有一米,杨良平的脸抽动了一下,这是他随部队开进上海后,看着死去的第一个战友。
他下意识地挪动身子,但四周“几乎没有多大的骚动,排长喊来两个士兵,把尸体抬到边上”,士兵们转过身,又蹲在另外一边继续吃饭。
这时,淞沪会战已经进入到第二个阶段。此前,日本兵伤亡惨重,这一天再度纠集重兵赶来。
淞沪会战打响时,杨良平这批新战士便匆匆投入了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