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良平见到了失散59年的妻子(摄影:朱丹阳)
为鼓舞士气,副师长熊新民在5000人的作战大会上打气:到西南也是打日本鬼子。
经过10多天的急行军,部队在1个月后到达云南保山。此前,第一批突入缅甸抗击日军的国民党军队首尾不能相接,接到撤退命令,这就是有名的野人谷撤退,部队伤亡惨重。
1944年4月下旬,蒋介石签署了《中国远征军怒江作战命令》,拉开滇西大反攻的序幕。杨良平所在的部队从保山前线开往松山战场,投入中国远征军三大战役中的松山战役。
松山扼守滇缅公路惠通桥要冲。自从1942年日军长驱直入占领怒江西岸之后,松山的战略地位就变得尤其重要。它掌握着怒江战场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还与腾冲、龙陵形成掎角之势,互相呼应。
国民军第八军接替二十八师继续攻击松山,兵力七个半团及军直属队,共计三万余人。杨良平所属71军88师的任务是从侧面夹击进攻守山日军。
“进攻部队伤亡惨重,战事推进以米为单位,双方再次进入胶着状态,今天你抢占了这个山头,明天他们又抢回去。”说到战况的惨烈,杨良平突然沉默不语。“一场战斗下来,有两个团人员所剩无几,几乎全部打完了。”
杨良平说,战士们都是踩着战友的尸体往上冲的。
“我不能死我要回家”
1944年5月中旬,滇西进入漫长的雨季。
杨良平和100多名特务连战士,用50多杆“捷克”轻机枪,守护在怒江一个桥头,等候日军一次次从桥头展开的疯狂进攻。
两天前,因87师两个守桥团伤亡惨重,杨良平所在88师的特务团被紧急调集到桥头守备。
从天黑打到天亮,再从天亮打到天黑,杨良平已记不得过了几个昼夜。
久攻不下,日本用迫击炮向桥头轰炸,一颗炮弹落在距离杨良平5米外的地方,几名战友被炸得飞出2米高,残碎的肢体散落在他身边。
“我眼前是一片红,然后变黑,什么也看不到。”感觉逐渐失去知觉的杨良平,心里想着不要死不要死,还要活着回家见母亲。所幸,他并没有被炮弹击中,而是被强大的震响震晕。
一夜过后,天气骤变,气温降到了0℃。在这个天气怪异的夏天,杨良平幸运躲过了一劫。
“那天晚上我带着10多个兄弟,去打探敌军阵地。”为摸清敌军阵地的兵力和布防,已升任特务大队队长的杨良平和战士出发了。就在携带信息撤退时,他们被日军侦察连发现,遭到围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