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993年4月6日,陈云从新闻联播中听到中央机关为希望工程捐款的新闻后,特地委托身边的工作人员从他的存款中取出5000元,送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并嘱咐工作人员转告基金会的同志,这笔钱一定要捐助给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并为自己保密。
本文摘自《党史文苑》2010年第21期,作者:沈冰,原题:《陈云的资助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1993年,中共中央原副主席陈云为希望工程捐款5000元,资助河南省卢氏县的25名贫困小学生。2007年5月,一份记载着陈云捐款的清单原件及受捐孩子照片等的面世,才揭开了这段尘封的爱心资助。
昔日受助的学生已经20多岁了,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外出务工。虽然现在他们人生各异,但是17年前陈云的资助,不但帮助他们完成了学业,也照亮了他们的内心,成为他们一生中温暖的记忆。
25名贫困学生受到资助
1993年,8岁的李小波在卢氏县汤河乡高沟口小学上二年级。
这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校长周丰云告诉他一个喜讯,有人资助他上学,每年80元。放学后,李小波一溜小跑地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他的父母。
提起此事,李小波的母亲陈聪敏至今仍感激不已。那时,她家的4间土坯墙瓦房坐落在海拔1300多米的一个山坳里,全家4口人就2亩多地,收入微薄,李小波一年级下半期的学费直到开学几个月后才凑齐。有了别人的资助后,她儿子一年80元左右的学杂费和书本费有着落了。
那时,李小波不知道资助他的好心人是谁,只知道是北京的一个爷爷。小学毕业时,他才知道资助他的是陈云爷爷,感到非常幸运和自豪。正是有了陈云的资助,李小波顺利地读完了小学又升入了初中。
当时的80元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1993年,从师范学校毕业的裴晓军被分到汤河乡任教时,一个月的工资才40多元钱。
记者从《卢氏县教育志》上了解到,当年陈云资助的卢氏县学生共有25名,其中汤河乡16名、朱阳关乡6名、官坡乡2名、五里川乡1名,他们分别在一至三年级上学。
那么,这些被资助的学生是怎么被挑选出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