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疾而终
5月的天气,似乎说变就变,风雨欲来。
这场选美运动生不逢时。1988年3月,上海开始了放开物价管制、取消“价格双轨制”的“闯关行动”,物价迅速上涨。5月开始,价格闯关蔓延至全国,全国物价犹如脱缰的野马般开始失控、飞涨。
最先对选美发出不同声音的,是香港的《明报》。4月26日,它在“读者报道”栏目中发表了一篇题为《上海筹办选美活动》的文章,写道:“比赛所需45万元人民币经费,要两家企业承担。在当前各企业银根偏紧、上海市财政状况差强人意的情况下,斥巨资‘选美’,使局外人也感到心痛。”
5月上旬,上海市委正式通知,停止上海选美活动。称,举办选美的条件尚不成熟,5年内,上海将不举办选美活动。“上海姑娘”竞选办公室向1600报名参赛人员发出了暂停比赛的通知信,并退回了一元报名费。
继上海之后,各地纷纷停办选美。
5月下旬的一天,张安东接到朱汉生的电话,让他去开会,而且要立即去。张安东吓坏了,冷汗大滴大滴地冒了出来。正发愣,听到门铃声,开门一看,一位白发苍苍、充满威严的长者站在门口——是赵耀的爸爸赵寻。张安东一阵惊喜。
赵寻说他知道这事了,让张安东不要紧张,他陪着一起去。他说,既然主办单位都是正规单位,财务账目也是清晰的,那就没问题,没什么可怕的。
在中宣部的一间会议室里,张安东看到,除一位中宣部副部长,在座的还有崇文区教育局长、崇文区公安分局局长和北京电视台台长。回答问题干吗要叫着公安分局的?张安东心里又是一惊。
张安东记得,赵寻进入会议室后先入为主地说:“年轻人嘛,热情很高,但是工作中肯定有不足的地方,现在就让张安东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次选美比赛的情况。”
张安东详细介绍完情况,又回答了一些质疑后,这位副部长作了总结。他说,年轻人热情是有的,但是考虑问题确实不周到,今后注意就好了,比赛还可以接着办。
有了副部长这句话,张安东的心一下子就放了下来,感觉身体似乎瘫在了座位上。
会后,《当代电视》5月28日告诉外国记者,比赛经过周详计划,并非如其他地方那样属于跟风搞选美,将如期在6月5日举行,只是规模会缩小,不作电视转播。
美联社、合众社均在当日发出这条电讯。
但仅仅过了一天,消息传来,更高级别的领导发话,目前举行选美比赛的时机还不成熟。
5月29日晚,《当代电视》杂志社在文联的一间小会议室里,举办了“北京女子青春风采优秀选手茶话晚会”,邀请进入准决赛的50名佳丽参加,向她们宣布这一活动至此结束。
张安东在回忆文章《雨中曲》里写道:茶话会那天晚上下小雨,参加茶话晚会的选手们陆续来到,每次推门都带进一些细碎的水滴和清新的空气。她们纷纷入座,彼此低声打着招呼。通过这次选美比赛,她们显得更加动人。选手们有的听说比赛结束了,当场哭了出来。很多人之间互相留了地址和电话,希望以后还能联系和重逢。
虽然大赛被叫停,但是这些主办者们内心却对此深怀感激。因为,正是那个开放的时代,才让他们差一点做成了这件大事。朱汉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那是个大潮涌动、敢为天下先的时代,很多干部都想着做大事,标新立异,根本不保守,不像很多时候,官员只求自保。北京首届选美,正是这种潮流的体现。”
其实,评委们还是内部评出了13名“印象深刻的优秀选手”,只是,从没有对外公布过。杨秋怡、潘婕和魏雪都在其中。★(实习生李媛、孔令钰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