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7-8月号刊登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裴敏欣的一篇文章认为,不要相信关于美国衰落和亚洲时代曙光的夸张宣传,中国、印度和亚洲其他国家接管世界还需要数十年,就算它们有朝一日能做到这一点。
“权力将从西方转向东方”?
文章认为,二战后持续迅速的经济增长无疑增强了亚洲的经济产出和军事能力,但说亚洲将作为世界权力游戏的主角却是大大的夸张。亚洲的崛起最多将带来多极世界而不是又一个单极世界。
亚洲还远没有消除与西方的经济和军事差距。这个地区占全球经济产出的30%左右;但鉴于人口众多,人均GDP只有5800美元,美国的人均GDP却达4.8万美元。亚洲各国都在拼命升级自己的武装力量,但是2008年,这些国家的军事总开支仍然只有美国的1/3。即使按照当前的增长速度,亚洲平均也需要77年才能达到美国的平均水平。中国需要47年。印度需要123年。亚洲的总军事预算要过72年才能达到美国的水平。
认为亚洲硬实力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地缘政治优势的人或许还需要看看影响力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思想。美国强权统治下的世界和平之所以可能存在,不仅因为美国占绝对优势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而且因为一系列有远见的思想:自由贸易、威尔逊式的自由主义和多边机制。亚洲今天或许拥有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但在思想领袖方面似乎没有扮演同样鼓舞人心的角色。当前鼓舞亚洲人的思想是拥有力量的感觉,亚洲人充满自信,因为他们正在创造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但是,自信不是一种意识形态,广受吹捧的亚洲发展模式似乎不是可以出口的产品。
“亚洲的崛起不可阻挡”?
文章说,亚洲最近的成绩或许可以保证其经济超级大国的地位。比如,高盛公司希望中国2007年在经济产出上超过美国,而印度则将在2050年以前赶上来。
鉴于亚洲的人均收入相对较低,其增长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确实会超过西方。但是,今后几十年,这片地区面临巨大的人口障碍。到2050年,亚洲将有超过20%的老龄人口。老龄化是日本发展迟滞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的老龄人口将在下个10年的中期急剧增加。储蓄率会下降,而保健和养老费将激增。印度是这些趋势的独特例外———这些趋势当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抑制亚洲发展。
环境和自然资源限制也可能证明具有破坏力。污染将使亚洲的缺水情况恶化,而空气污染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如果没有替代能源方面的突飞猛进,亚洲可能面临严重的能源短缺。气候变化也可能毁灭该地区的农业。
随着西方需求的萎缩,当前的经济危机将导致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面对本地区萎靡的消费需求,亚洲公司也将无法在本地区销售产品。亚洲依赖出口的发展模式要么会消失,要么不再充当可行的增长引擎。
“亚洲的资本主义更有活力”?
文章否认了这个命题。美国因为华尔街陷入低谷,欧洲经济因为福利国家和缺乏弹性的劳动力市场遭到削弱,多数亚洲经济体看起来却欣欣向荣。人们很容易说,亚洲独特的资本主义,也就是把战略性国家干预和公司长期考虑以及民众不可抑制的改善物质生活的愿望完善结合在一起,将战胜被贪婪破坏的美国模式或死板守旧的欧洲模式。
但是,尽管亚洲经济(日本明显例外)是今天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它们的表面活力源于某种神秘的亚洲式资本主义。事实是平凡的:这个地区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强大的基础系统以及自由贸易、市场改革和经济融合带来的益处。亚洲的相对落后在某种意义上是好事:亚洲国家必须增长得更快,因为它们的起点低得多。
亚洲资本主义有三大特点,但未必有竞争优势。首先,亚洲国家通过工业政策、基础设施投资和促进出口对经济干预更多。但这是否使亚洲资本主义更具活力却仍然是个未解之谜。其次,家族企业集团和国有大企业这两类公司在亚洲商界占主导地位。尽管这样的公司所有权结构使亚洲最大的公司避免像多数美国公司那样的短期行为,却也使它们避开股东和市场压力,使亚洲公司在负责、透明度和创新方面有所不足。
最后,亚洲的高储蓄率提供源源不断的本土资本,无疑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但亚洲的储户存钱大多是因为政治提供的社会保障不足。亚洲的政策通过财政压迫惩罚储户,通过补贴资本奖励制造商。就连促进出口似乎也被评估过高。亚洲央行把巨额出口盈余大部分投在低回报、主要以美元计算的资产上,其价值将因为美国财政和货币政策产生的长期通胀压力严重受损。
“亚洲将在创新上领先世界”?
如果只看亚洲发明家获得的越来越多的美国专利数量,美国似乎在创新领域迅速落后。比如,韩国发明家2008年得到8731项美国专利,1978年的数字仅为13项。2008年,将近3.7万项美国专利颁发给日本发明家。
美国技术领域地位已经消失的传闻是夸张的。尽管亚洲的先进经济体———比如日本和韩国正在缩小差距,美国的优势仍然明显。2008年,美国发明家得到9.2万项美国专利,是韩国和日本发明家专利总数的两倍。中国和印度仍远远落后。
亚洲正向高等教育注入巨资,但亚洲大学近期不会成为世界顶尖的学术和研究中心。世界排名前10位的大学都不在亚洲,只有东亚大学进入前20位。30年来,只有八个亚洲人,其中七个是日本人,获得理科诺贝尔奖。该地区等级分明的文化、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质量低劣的私立大学以及对死记硬背和考试的强调将继续阻碍亚洲仿建美国最优秀的研究机构。
数字优势也言过其实。中国据说每年有60万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印度有35万。美国每年只有七万。这些数字虽然表明,亚洲在创造人才方面占据优势,但把质量考虑在内以后,亚洲的优势完全消失。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05年的一份研究报告得到广泛引用。报告称,多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认为,只有10%的中国工程专业毕业生和25%的印度工程专业毕业生有使用价值,而美国的比例高达81%。
“中国将主宰亚洲”?
不大可能。中国今年要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区域经济中心,中国现在推动着亚洲的经济融合。北京的外交影响力也在扩大,据说这要归功于其新生的软实力。就连中国曾经过时的军队也获得大批新式武器,明显提高了扩张影响力的能力。
无论按照什么标准,中国都将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国家。尽管事实的确如此,但中国的崛起存在固有的局限。中国不会取代美国成为亚洲的和平维护者并对其他国家的外交产生决定性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不大可能主宰亚洲。
俄罗斯、印度和日本这些强大的邻国将激烈拒绝中国成为区域霸主的意图。就连东南亚也一直不情愿完全落入中国的势力范围。美国也不会在中国这股骇人的力量面前屈服。
出于种种复杂原因,中国的崛起在亚洲人中间引起恐惧不安而非热情。芝加哥全球事务学会的受访者当中,只有10%的日本人、21%的韩国人、27%的印尼人对中国成为亚洲的未来领袖感到安心。
“美国将失去在亚洲的影响力”?
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明显下降,但现在宣布美国在亚洲的地缘政治优势已经终结还为时过早。美国政治经济体系中的自我修复机制十有八九将使它从当前的挫折中恢复过来。
美国在亚洲的领导地位有多个根源,不只是军事或政治势力。芝加哥全球事务学会的调查表明,69%的中国人、75%的印尼人、76%的韩国人和79%的日本人说,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10年来有所上升。
美国在亚洲始终保持突出地位的另一个、或许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亚洲地区的多数国家欢迎华盛顿保护亚洲和平。
无论是不是夸张,未来数十年,亚洲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必将迅速增强。但是,在思考亚洲未来的时候,我们不要失去理性。亚洲的经济崛起并非天定。鉴于亚洲各国的文化差异和激烈对抗的历史,在我们有生之年,亚洲不大可能实现任何程度的区域政治统一并发展成欧盟式的实体。(赵菲菲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