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6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6日刊文说,珠三角、长三角以及重庆等地出现“用工荒”是一个好现象,它反映的是中国经济正在快速恢复,东南沿海就业形势好转,也说明美国、欧洲等外部需求在上升,国际经济开始回升。
文章摘录如下:
中国东南沿海甚至西部的重庆等地再现“用工荒”。从今年年初到8月,短短半年多时间内,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次从打不到工的“民工慌”到招不到工的“民工荒”,中国劳动力市场变化明显。
国家统计局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举行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农民工就业形势好转,外出就业已基本恢复,农民工外出未就业比例较低。截至6月底,全国1亿5097万外出农民工绝大多数已找到工作,只有不超过3%的农民工还在寻找工作。
分析人士认为,东南沿海地区又现“用工荒”,表明中国经济在回暖,出口也在恢复元气。而要解决“用工荒”,不仅要靠提高工资吸引工人,企业和政府更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工在医疗、养老保险和子女受教育等问题上的合法权益,不能再把廉价劳动力作为发展的动力。
年尾西方佳节多
珠三角工厂忙起来
最近几个月来,广东省外贸有明显回暖迹象,出口额降幅逐渐收窄,5月、6月和7月的出口降幅分别为21.2%、18%和15.1%。7月当月进出口额创下年内新高,达到548亿2000万美元(约780亿新元),环比增长11%。之前跌幅很大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都在迅速反弹。西方圣诞节、感恩节和万圣节的市场因素,也使珠三角不少闲了一段时间的工厂变得忙碌起来,直接拉动了用工的增加。
求职群体的变化也是催生这一轮“民工荒”的一个原因。现在出来打工的人,70%以上是“80后”、“90后”,与上一代背着竹篓来打工不同,这一代是拎着拉杆箱进城的,除了工资福利外,他们对工作环境、发展前途有着比父辈更多的诉求。而企业招工时一般提出岗位要求“吃苦耐劳”的前提,忽视员工自身发展的诉求。相当部分新劳动力不愿意从事流水线的一线普工工作。
国家统计局和人保部的调查显示,来自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比重分别为29.6%、37.6%和32.8%。按输入地分,东部地区吸纳外出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66.7%,中部地区占14.7%,西部地区占18.2%。
珠三角、长三角以及西部重庆等地出现“用工荒”是一个好现象。它反映的是中国大陆经济正在快速恢复,也说明美国、欧洲等外部需求在上升,国际经济开始回升。是一个可喜可贺的好现象。
“用工荒”对于农民工来说更是一个喜讯,对于提高农民工工资待遇大有裨益。重庆、温州等地的“用工荒”使企业将薪资提高了20-30%。特别是一些技术类人才变得异常抢手,涨薪20%也难吸引到足够的人才。
技工的大量缺乏,说明中国劳动力素质还亟待提高。
目前的“用工荒”主要源于内需的逐渐复苏和外贸订单的突增,而之前一些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裁员以及前期大批工人返乡而带来短期劳动力不足。实际上,订单规模小且持续时间短、出口市场需求仍然萎靡、国内市场尚未完全打开等情况目前仍未得到根本改观。因此,这次“用工荒”并非真正的需求持续增加引发的人力资源紧缺,更不能说是经济已全面复苏、企业已摆脱窘境的表现。(于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