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李雪报道美国《外交政策》杂志28日发表评论文章称,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本周在华盛顿举行,对话将涉及中美关系、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气候、反恐等议题。鉴于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长,应当使其获得与之实力相一致的国际地位,使中美两国在对等地位上合作对话。
中国仍然被低估经济实力未获对等国际地位
文章写道,美国早就认识到中国这一新兴经济对于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性,此次金融危机以及中国的表现则再一次清楚地证明,中国经济对于日益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拥有巨大影响力。但是,中国的经济实力并没有转化为对等的国际地位,这体现在包括国际金融体系决策、全球性经济政策制定以及联合国和全球外交等层面。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去年曾发表文章,呼吁由新的全球性货币取代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这不仅表明中国担心美元继续走低进而影响中国的庞大外汇储备,更意味着中国准备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自己的方案。尽管中国目前尚无法完全取代美国在全球经济的地位,但其国际地位的确是被低估的。要知道,自2000年以来,中国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要比俄罗斯、印度和巴西三国的总和还要多。
中美间存在客观差距 不应强加统一标准
文章指出,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引起了美国内不少人的焦虑。去年中美战略对话中,美方就抱怨中美贸易顺差问题,要求人民币升值。美国会还经常提出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今年以来,“中国抨击论”的声音在美国会中小了许多,也许是因为人们认识到,中国持有的美国债使其在美元走势问题上拥有强大话语权。
这并不意味着对中国的责难声会消失,气候变化问题就是一例。但是,要充分考虑到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快速经济增长解决数亿人民的贫困问题。如何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对于中国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此前,在气候问题谈判中,美国不断要求中美两国采用同一标准。但是,这一要求忽略了一个事实,即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中国整体排放的二氧化碳尚不及美国的五分之一。
中美拥有共同战略利益 平等对话是成功前提
文章强调,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是否愿意将中国视为一个具有平等地位的伙伴。事实上,如果美国与中国就当今最紧迫的全球性问题进行密切接触的话,就会发现与中国合作并不困难。2006年,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的佐利克表示,希望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超越自身利益,参与国际事务。其实在很早以前,中国就已开始这么做了。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保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做法标志着中国已经将地区经济稳定置于首要位置。在处理与美国的关系时,中国更多的选择合作而不是竞争。在朝鲜问题、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问题上,中美两国都存在共同利益。
所有这些都表明,只要中美两国政府努力协调,积极对话,双方的战略利益可以达成一致。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当给予中国应有的国际大国地位,承认其负责任的行为,尊重其合理利益。要使双方战略对话取得成功,需要的是肯定中国在当今开放的全球秩序中的作用,而不是强令其接受美国的利益。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