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新闻周刊》7月13日(提前出版)文章,原题:中国的大买家
在关于世界经济的争论中,最受关注的并非是美国而是中国的命运。中国将成为2009年全球危机的最大牺牲品还是最成功的幸存者?迄今为止,各种报道都指向成功,这个亚洲巨人对所谓美国不景气将会引发中国衰退的陈词滥调不以为然。在一些人看来,中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正崛起为一个足以与美国相匹敌的消费者社会。但问题是推动繁荣的消费者并非个人,因为最近几年中国的购物者已出现萎缩。真正的大买家是政府。
中国的经济复苏是真实的,但政府一直是背后的买家。长期以来政府投资一直在推动中国经济繁荣,从今年初起政府投资增长了30%,其中75%投入基础设施。政府这种幕后作用遮蔽了中国依然依赖对美补贴出口的程度。广东省就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我们依旧严重依赖出口,尤其是美国”,该省外事办有关负责人说。这种坦承使正在崛起的中国中产阶级消费者势将取代沃尔玛妈妈们的说法大打折扣。2007年中国人的消费总额约为1.7万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高达12万亿。珠三角官员表示,他们正在向湖南和四川等省推销曾销往国外的电器、珠宝和鞋子,但本土销售与出口相比如同沧海一粟。越来越多人认为美国市场出现反弹仍需多年时间,与此同时,中国市场亦需很长时间才会达到临界点。
更重要的是,最近几年中国消费者在经济中的作用正日益减退。个人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呈逐渐下降趋势,从1968年的60%下降到2008年的36%,这与人们印象中迅速壮大的中产阶级格格不入。摩根斯坦利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表示,只有国内消费占到GDP总量的50%时,中国才能真正摆脱出口驱动型经济模式。他表示,今年年底(中国)政府投资占GDP的比重将从40%升到45%,达到“我们闻所未闻的程度”。即使日本二战后重建时其政府投资也仅占GDP的34%。
此前,中国政府已经历了从危机走向复苏的过程———1997年到1998年的亚洲经济危机,还有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然而在这两次经历中,政府资金都只是权宜之计,即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赢得时间。这次却不同。美欧正走向复苏之路,但出口并未出现转机。
乐观者强调北京的资金权力。“中国共产党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流动金融机构,不存在财政困境”,里昂证券中国首席分析家安迪·罗斯曼说。由于在资金支出方面不会面临政治或法律障碍,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同意集权政府在金融信贷紧缩期间占据优势的观点。
中国已开始创建社会保障体系,将给予民众更多的消费信心。当然,日益攀升的富裕程度会同样有助于鼓励消费者支出。但中国将有必要完成从廉价、污染型的产业升级到享誉全球的品牌的转变。在没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出口大国之前,中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消费者社会。(作者拉娜·福罗哈尔,王会聪译)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