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回声报》10月27日文章】题:中国经济不再例外(作者 加布里埃尔·格雷西永)
年龄到了自然会成熟。对中国来说,这个时间应该是30年。在中国推行市场经济满30年的时候,它准备在经济方面放弃特权,回归大众的行列。中国如今是靠外贸形成的经济上的不明飞行物,是一种出口过度发展、国内消费疲弱的奇怪生物。北京的战略家们早就知道这种失衡状况长此以往是不健康的。如今,发达国家的市场陷入衰退,北京将不得不努力刺激国内经济活力,接受不那么高的经济增长的速度。震动全球的金融危机将成为推动中国改革的契机。改革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避免。这个经济不明飞行物已别无选择,只能走上规范化之路。
出口遭受猛烈冲击
中国的出口商正在遭受猛烈的冲击。低附加值领域和严重依赖出口的行业面临威胁。尤其是玩具制造企业已有一多半破产。当然,中国已经着手拓宽出口渠道,但是还不足以躲过当前的冲击。在多年保持20%的出口高速增长之后,中国出口的增速目前回落到10%左右。这也不必大惊小怪,不过无疑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只有”9%,低于所有人的预期。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人们往往认为必须保持8%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避免失业加剧和社会矛盾化,所以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湍流区。
然而仔细观察,中国的出口增长其实从2006年就开始减速。国际经济当时还是欣欣向荣。要想解释这种矛盾现象,大家可能会对安盛保险公司战略分析师埃尔韦·利埃沃尔的深入分析感兴趣。他解释说,中国通过规模经济,已经对低附加值产品形成无可匹敌的打击力。中国的产品产量巨大,因而在价格上不可战胜。埃尔韦·利埃尔认为,“低成本”之王中国如今似乎已是甜尽苦来。因为它已经在这类产品上占据了极大一部分国际市场,有的甚至正在走向垄断。怎么能在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上继续大幅增加所占份额呢?10年间,中国出口已经从占世界出口总额的3.4%猛增到9%。很难想象中国会永无止境地增长下去。要知道在经济史上,只有美国曾经“长期”超过10%的界限。中国不得不解决高附加值产品的问题,它不能只靠规模经济打败竞争对手。而且与其他国家竞争时,中国将重新面临更为传统的竞争条件,占领市场的速度会更慢。
采取措施拉动内需
由于一些结构性和临时性的外在原因,中国不应再怀念那个主要依赖外界拉动经济的时代。它自己的社会变化也促使它走向同样的方向。因为人们以为中国的“劳动力储备”可以取之不竭的时代似乎一去不复返了:准备移居到城市的中国农民只有5000万。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家蔡昉得出的结论。他推断,再过一两年农民工的人数将停止增长,10年后甚至开始下降。了说,在一些最早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区,劳动力匮乏现象几年就已显现,目前正在扩大到其他地区。因此非熟练劳动力的成本势必会上升。从中期来看,“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其价格也将趋于正常。
官方媒体也引用蔡昉的观点,这证明中国当局下决心适应这种新局面,决心努力拉动内需。最近几周宣布的措施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中国计划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铁路。但是,由于10年前中国已经采取类似的战略躲过了亚洲的经济萧条,基础设施状况已经大为必进,所以对经济的调整作用会减小。因此现在需要的是刺激家庭消费,拉升购买力。一项扶持8亿农民的宏大计划已经宣布。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十有八九也会加速:正是由于没有社会保险,中国人才不得不储蓄并限制消费。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使中国经济依靠自己的力量继续保持增长。这些措施不像北京着力推动的重大工程能速战速决,它们的实施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过对于今年预算盈余,同时国债只占国内生产总值20%的中国来说,落实这些措施需要付出的代价并不让它感到害怕。
还有一点要补充,中国当局已经意识到“出口一切”的政策对世界经济产生的恶果。因为在将产品大量销往世界的同时,中国积累了巨额财富,又将大部分财富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加剧了导致目前世界危机的经济失衡。资本主义中国已满30岁,不能再逃避它在世界经济管理中理应担当的成熟角色。本周末亚欧会议论坛上的讨论可以证明这一点。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金融危机都将使中国成为一个成熟的经济强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到时候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个国家在继续保持统治经济体制的情况下,能够成为一个“规范化”的、自主管理的、能满足国内消费者需要的经济全吗?
文章来源: 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