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亚人报》:中国经历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记者 罗恩·卡利克)
我们现在谈论的仍然是中国创纪录的高增长率的下降,而不是绝对下降。新的统计数字表明,前9个月,中国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6%,而前10个月的这一数字下降到27.2%。2007年,这类投资约占中国GDP的42%,占经济增长率的39%。
比较令人担心的是10月份的电力产出下降了4%。这是表明电力部门遭受严重冲击的最新迹象,因为工厂减少了轮班,而最大的电力用户也减少了需求,比如冶炼厂。
这场由西方金融危机引起的席卷全球的危机并非是导致中国经济问题的惟一原因,但危机的确加剧了中国的经济问题。
在邓小平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开始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这一转变带来了巨大收获,不仅是对共产党,而且是对大多数人民,他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但是,一旦融入全球经济你不仅会受益于它的生机活力而且也会染上它的疾病。因此,中国的经济下滑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政府未能在前5年采取行动,那时经济形势良好,把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和出口型向内需和服务型转化相对较为容易、对于这种模式转变,它仅口头说说并末落实多少行动。
新的一揽子刺激措施出台后,就工业意义而言,主要受益者将是中国的国内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
人们如何看待一揽子刺激经济措施?
在中国经商的澳大利亚商人哈里·宋认为地方政府将面临严重问题。他说:“它们的收入大多来自土地出售和房地产市场。鉴于房地产市场前景暗淡,它们如何才能提高收入满足现在的开支需要?”
他说,一揽子刺激措施将巩固大型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支配地位,包括银行。农业部门的日子也会比较好过,但城市私人企业只能分到很小一杯羹。
宋认为国内消费无法弥补出口损失,“因为中国相对而言仍然较穷,可支配收入较低。很多消费者必须把钱用在基本的温饱方面”。
驻上海的投资咨询师保罗·格拉森认为,文化和心理因素未能得到深入探究,但这两个因素对于经济下滑将如何影响中国却起着重要作用。他认为20世纪长大的中国人经历了不断的变化。他们有“一种感觉,觉得环境随时会变,通常是因政府的政策而变;当然我们今天仍然看到政府的政策在摇摆”。
格拉森说:“现阶段全球经济动荡是对普通中国人心灵的巨大挑战,从政策回应意义上讲也是对政府的巨大挑战。”他认为基本问题是稳定和就业。
文章来源: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