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全球主义者》在线杂志2月5日文章:中国处于软实力发展初级阶段 作者 C.F.Bergsten等 译者 小河
对于世界上公认的一些最好的做法,中国如饥似渴地去倾听、学习,并把它们贯彻于发展实践中,中国还对评估“时代趋势”抱有浓厚兴趣。
中国官员和学者们仔细研究了历史上其他国家的成败,有意避免重蹈覆辙,并把成功经验应用于本国。中国认真评估它面临的全球和地区环境,对政策作出相应调整。
美国哈佛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提出的“软实力”概念,特别引起当今中国的战略兴趣和战术关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就开始注意这个概念;近年来,中国明确表示通过行动和政策增强软实力,这是与中国渴望提升其国际形象、说服别国相信其崛起的友善本性,以及防止构筑反华联盟的想法相一致。
事实上,中国把传统意义上的实力,视为软实力不可或缺的补充。北京认为,一个国家若无经济和军事实力当后盾,其文化和知识上的吸引力也会黯然失色。中国认识到在发展“综合国力”时,硬实力和软实力齐头并进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中国一直在寻求发现一种将其与西方区分开来的某种东西,即对国际社会和世界文化的一种独特和积极的贡献,而它最终与中国紧密相连。在中国看来,当前倡导的“和平发展”、“和谐”、“双赢方案”和“战略伙伴关系”等符合这种模式。不过,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礼仪和教条,特别是那些与儒家有关的内容,被视为中国今后可以推出的更重要、更具普遍性的文化贡献。
为此,中国不仅向别国提供实实在在的资金和基础设施援助,而且向外国派出医生和教师,向外国人提供在华受教育机会,鼓励传播传统中医以及推动海外中文学习。这种理想主义言辞和建设性行动的组合,确实吸引并说服了东南亚、非洲和其他地方的国家,从而推动中国软实力的不断提升。
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明显。民意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东南亚还是在拉丁美洲,中国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率都很高,这主要是由于当地人认为与中国交往带来了经济利益。
不过,中国的软实力抱负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在欧洲、美国、日本乃至韩国等发达世界,近年来民众对中国的看法越来越负面,更令中国关注的是,在印度和俄罗斯等关键邻国,民众对中国的态度也在恶化。究其原因,来自中国的经济挑战是一大因素,而对中国军力上升的担忧也显而易见。
即便在对中国较多正面看法的发展中世界,问题也在不断浮现。大量见诸媒体报道的包括:非洲有些人不满中国商品挤掉本地产品,或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雇用中国员工而不是本地劳动力,中国投资者对当地环境标准不感兴趣以及认为中国榨取资源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约瑟夫·奈认为,在全球信息时代,“成功不仅取决于谁的军队获胜,还取决于谁的故事精彩”。最终,软实力不仅仅是声望问题,它还是某国凭借魅力让他国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的能力。
中国目前仍处于软实力发展的初期。但北京显然在为这个目标做出严肃、具体和有意识的努力,并具有足够耐心今后继续朝这个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