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耶鲁全球化》在线杂志3月11日文章,原题:中国不愿当头
国务卿希拉里出访亚洲的目标似乎不仅在于把美国带离它所陷入的全球领导力的荒野,而且还有意把中国纳入一种全新的两国关系之中。通过邀请中国结成一种新伙伴关系,美国其实是在推动中国告别独善其身的谨慎行为,接受一种与其财富和实力以及新全球影响力相称的领导角色。
事实上,尽管中国已惊人地崛起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迄今它尚未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在应对气候变化、核扩散等问题上完全充当大国领导角色。中国的主权观念使得其领导人不愿公开批评或插手别国内部事务。而中国自视为过去一个半世纪以来帝国主义列强掠夺的受害者,这愈加强化了不情愿的情绪。
所以,当世界变得全球化而中国因此繁荣时,北京仍置身事外,不愿担负许多种跨国性质的责任。中国领导人有时变得咄咄逼人,特别是事关中国领土完整时。但总的来说,他们低调、保守、谨慎内向。外国人为中国近来所取得的进步所折服,有时候会赋予中国人超人般的品性,想象着一种新的自信必定伴随这种成功。但其实,那种旧的心态以及对世界的看法远比城市风貌显现的来得慢,造成中国的自信心滞后于实际成就。
笔者在北京与一些领导人谈到未来美中关系时,惊讶地发现他们是多么犹豫、甚至消极。他们十分关心发生的一切,但不是大声说出来、写下来和提建议,去积极影响决策当中的互动过程,而是显得特别拘谨和被动。他们不去问自己能做什么来先发制人地影响局势,而是忧心在华盛顿谁会被任命,将采取什么政策。尽管中国不失为伟大,但让人感觉中国仍等着被动行事。
中国的谨慎和不情愿在世界舞台上越发明显,这实际上有助于平息世界对它“崛起”的害怕。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不太热衷充当全球领导角色对其有利……至少到目前为止如此。从策略上来讲,中国不愿出头也源于中国传统战略思维的务实考虑。邓小平曾告诫中国人,“决不当头,韬光养晦”就典型说明了中国的这种战略思想。
中国的财富和实力已大大增长,世界也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而且,美国似乎最终准备把中国当作真正的伙伴,应对气候变化等共同威胁。但是,中国领导人是否意识到,大国的真正挑战不是寻求回避“当头”,而是以建设性和打消邻国疑虑的方式充当领导角色?
美国和中国仍然存在诸多分歧,迄今两国都不愿彻底交往。如果中国继续不愿担负这些新的责任,美国将不得不孤身行事。而众所周知,孤掌难鸣。(作者奥维尔·谢尔,汪析译)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