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洛杉矶时报》:我这样看西方涉华报道的“偏见” 作者 [美] Timothy Garton Ash 译者 朱庆和
西方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新闻的真正问题不在于其负面性,而在于报道太少,特别是考虑到中国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且中国文化和社会与我们的社会如此不同。不过,如今总的趋势却是朝着反方向演变,对中国的全方位报道越来越少。原因主要是经济上的。随着广告收入下降,成本昂贵的驻外办公室也关闭了。这对新闻和国际关系而言都不是好事。
中国人普遍认为西方媒体歪曲报道该国发生的事情。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由于中国政府或民族主义“网民”想象的那种原因。
大多数对中国有点兴趣的西方人,或许看到了很多有关西藏问题、腐败和民众不满的涉华报道。他们较少看到民众对体制的支持、聪明的学生加入共产党或参与经济和政治改革试验。
不过,这种报道上的倾斜并非全因为“反华”政策或偏见,许多中国人或许难以相信,西方政府与此几乎毫无关系。其实这种报道的根源,在于西方商业性新闻行业具有某种“创造性破坏”的特点:当它们激烈竞争读者和观众时,西方主流媒体往往报道受众熟悉和感兴趣的新闻。他们报道西藏问题不是因为他们是意识形态的谩骂中国者,而是因为他们的“顾客”关心西藏和着迷于西藏。
没错,他们对中国国内政治的新闻报道,往往更多关注耸人听闻和负面的新闻——他们也是这样报道他们各自国内政治的。那些编辑和挑选这些故事的人,只是遵循了他们行业的市场规则:流血就能出彩,好事无新闻。诸如“许多中国城市居民对生活水平较为满意”之类的标题,成不了卖点。
西方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新闻的真正问题不在于其负面性,而在于报道太少,特别是考虑到中国重要性的与日俱增,且中国文化和社会与我们的社会如此不同。西方媒体或许不应该减少对西藏的报道,但同时他们也应该更多报道构成复杂中国的其他事件。
不过,如今总的趋势却是朝着相反的方向演变,对中国的全方位报道越来越少。原因也主要是经济上的。随着广告收入下降,成本昂贵的驻外办公室也关闭了。这对新闻和国际关系而言都不是好事。
那么,该怎么办?在4月8日中欧社会论坛中欧媒体研讨会上,中国驻欧盟大使说欧洲和中国记者都应该“使自己的新闻报道有利于中欧增进共识、增强互信、加强合作”,以及“关键要尊重对方的发展理念、政策选择和文化价值观”。
不。这应该是大使们的事情,而不是记者——特别是新闻记者的事情。记者的工作是准确、公正和生动地报道他们耳闻目睹的一切,实话实说。或者,用邓小平喜欢引用的一句中国格言——“实事求是”。
文章来源: 中青在线-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