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Joshua Kurlantzick 译者 小河
单纯从数字来看,中国似乎在走下坡路:出口骤然下降,专家们下调经济增长预期,而且失业率有可能达194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然而,如果说中国领导人感受到了压力,那他们并没有显得慌乱。尽管北京面临巨大挑战,中国领导人似乎把2009年视为搞定所有事务的年份。
曾经不积极进行重大海外投资的北京,如今在全球寻求资源和低价资产。受到国有银行的优惠贷款及就业枯竭导致的低劳动力成本的刺激,资金充裕的中国企业在中亚、非洲甚至西欧抢购资产。过去,西方股东对向中国出售资产表示担忧,现在西方公司乐于看到中国的资金。
在西方疲软的背景下,北京更雄心勃勃,看到了在全球施展身手的机会。中国已经承诺,只要能获得更大发言权,就购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债券以支持该组织。它呼吁建立新的国际储备货币取代美元,尽管这个想法不大可能成为现实,然而,北京提出这种可能性,是在向世界表明它想成为一个重要角色。
在全球经济崩溃的过程中,北京正在获取政治优势。西方国家近来对中国的人权问题表现得惊人沉默,可能因为北京第一次开始警告西方,不要把中国大量投资给他们的货币和债券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中国领导人借危机之际指出他们眼中西方资本主义的缺陷。中国总理温家宝1月访问欧洲时称中国为“大国”,接着批评西方储蓄不足和“盲目追求利润”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但这种从弱势发力的战略也可能伤害北京,忙于海外将使其应对迫在眉睫国内问题的努力分散。此外,多年来,中国民族主义者一直呼吁对西方采取更强硬的手段。如今,北京在海外表现出的咄咄逼人,可能为民族主义者壮胆——这一趋势可能会疏远中国的邻国。
不过,北京之前已扮演过大角色。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中国拒绝人民币贬值,从而阻止了投机者进一步操纵亚洲货币。与此同时,北京提醒其他亚洲政府,西方没有来救它们。到危机结束时,之前受到亚洲邻国猜疑的中国,树立了地区慈善大国的名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上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表示,挑战与机遇从来都是并存的,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眼下,那些条件正摆在中国的面前。(美国《时代》周刊)
文章来源: 中青在线-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