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之音”6月6日文章,原题:海外并购,中国还在学习阶段
澳大利亚矿业公司力拓和中国中铝解除“婚约”,与中国四川的腾中重工与美国通用达成收购通用旗下悍马品牌的协定,再次引起人们对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的关注。最近几年,这类海外并购活动大幅度增加,但专家认为,成功的不多,失败的不少,中国还处于学习阶段。
力拓和中铝在3个月前达成的并购交易星期五宣告失败。这是继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失败后中国企业海外兼并努力遭受的又一重大挫折。最近几年,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速度明显加快。据中国官方数据,去年中国海外并购投资超过200亿美元。全球经济衰退以来,并购案例越来越多。在美国通用申请破产保护的第二天,腾中重工和通用达成初步协议。其实,力拓与中铝的交易也是经济衰退的产物。深陷债务危机的力拓为寻找出路与中铝商谈并购。3个月前,中国吉利汽车公司收购了澳大利亚的一家大型变速器公司。此外,奇瑞、北汽和吉利等都在为并购海外目标积极活动。
跟踪中国海外投资的美国专家卡林纳指出,中国这方面面临比西方同行更大的挑战。“并购从来不是件易事。许多并购意向都很难实现。研究显示,大多数并购交易最后都没成功。一种情况是交易双方中途变卦。另一种情况是,即使交易成功,后来双方业务整合更不容易,最后并购失败。”
卡林纳认为,中国在这两方面都不具优势。首先是西方对中国企业与政府的密切关系和战略意图感到不安。到海外进行并购活动的大多是中国大型国企,它们的官方背景很容易引起西方国家的警觉。卡林纳说,政治因素是中铝这次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澳大利亚人对中国控制自己的资源当然感到担忧。澳大利亚是大宗商品出口国。中国是大客户,澳不希望客户不高兴,也不希望客户控制它的经济命脉。”
中铝在力拓交易上的失败实际上是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交易流产的一次重演。在那次交易中,美国国会担心中国国有企业进入美国能源这个敏感领域而出面阻止。澳总理陆克文虽然在力拓宣布退出交易后表示政府没插手,但观察人士中几乎没有人否认政治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至于并购后的整合能力,中国企业面临更多问题。卡林纳说:“中国公司面临的挑战更大,原因是中国企业还处于进军世界的初级阶段,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非常艰难,会犯许多错误。这是一个学习阶段,是走向成功必需的一个过程。”并购首先要有财力,许多中国公司具备这一点,但财力不是唯一因素,更重要的是管理能力和人才。卡林纳认为,中国公司在这方面明显欠缺。文化不同和经营环境不同使得整合海外业务格外困难。联想集团收购IBM电脑业务以来,亏损之大远远超出原来估计就是一例。
美国汽车市场分析师布朗认为,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的行动很难说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行动。他表示,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花了很多年都没有做好克莱斯勒的整合工作,腾中公司要整合好悍马的业务,至少现在看来,可能性很小。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