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乐器协会共同认定的“中国提琴之乡”,历经半年的考察、评审,在江苏省泰兴市溪桥镇正式授牌,标志着中国乐器行业内一个完善的、规范的、有产业特色的经济区域已经形成。2006年5月,镇上的泰兴凤灵乐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凤灵公司)又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文化产业中制造业的佼佼者。近些年来,泰兴凤灵乐器有限公司在推动产业扩张的同时,自身得到发展壮大。如今公司是中国提琴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和提琴分会会长单位。提琴生产规模、技术力量、出口创汇、材料储备均居世界第一位。“凤灵提琴”连续10年世界销量第一,公司95%以上的产品销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提琴总量占全国的45%以上,占全球的23%左右,仅在美国的销售总量就占据美国市场的60%。
凤灵公司现有职工1400多人,拥有资产近亿元,具备年生产各类提琴产品30万套、吉他系列产品35万套、电吉他系列产品15万套的能力。企业享有自营出口权,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拥有自己的营销公司。公司的“凤灵”商标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凤灵”品牌被评为 “江苏名牌”、“泰州市知名品牌”,“凤灵”乐器多次被评为国际博览会“金奖产品”和外贸出口“免检产品”。企业已连续3年跻身全球乐器音响制造业225强,并以稳步的节奏上升排名。2004年比2003年上升24个名次,2005年又比2004年上升了25个名次。2002至2004年度连续被国家轻工联授予“全国轻工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被中国乐器行业评为“强势公司”,并荣获“江苏省质量诚信企业”、“江苏省明星企业”、 “江苏省现代企业制度示范企业”、 “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 “江苏省民营企业就业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AAA级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江苏省乐器材料与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轻工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也相继在公司挂牌成立。公司董事长李书是中国乐器协会副理事长、提琴专业委员会会长,荣获“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乐器行业十大新闻人物”、“全国乐器行业优秀人物”、“江苏省明星企业家”、“江苏省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奖章”、“泰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市创业明星”、“市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等多项荣誉。
多年来,作为全国提琴产业的龙头企业和行业会长单位,凤灵公司为引领产业发展、打造产品品牌、致力于文化产业发展作了一些努力,取得一些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市场,上规模,引领产业同发展
凤灵公司是溪桥镇的一个重点企业。30多年前,上海民族乐团的一位作曲家、演奏家带领上海提琴厂的几个下放职工,在溪桥办起了只有10多人的小乐器配件厂,起初做过提琴琴头、弓杆,还做过二胡、古筝。1980年,李书出任厂长后,确定了“提琴”产品的主导地位。以后的20多年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的体制也不断变化,现在已转制为民营企业;企业经营从加工到代销、联销、直销、外贸代理,一直发展到今天的自营出口,在国外拥有自己的营销公司;最近5年的国际、国内各大乐器博览会上,“凤灵”牌都以其独特的创意和最大的展位,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公司每年销往世界各地的产品中,公司自营出口量占40%,美国“凤灵”公司占35%,只有25%的产品是通过外贸公司代理出口。2005年,企业实现了“产值销售3年翻番”的宏伟目标,实现产值1??48亿元,销售1??46亿元,提琴的总量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龙头企业。
企业发展了,员工富裕了,地方经济也带动了。2005年,公司全年发放工资、福利1845万元,人均年收入超过了1??2万元,这在苏北地区是比较高的。李书董事长自1996年担任溪桥乡乡长,1999年改任溪桥镇人大主席,到2006年卸任,这10年来,在发展壮大公司的同时,更多的是带动全镇群众共同致富。至2005年底,溪桥镇70%以上的工业收入来自“提琴产品”。这个只有3??5万人口的小镇,有大大小小的乐器厂56家,从业人数占全镇劳动力总量的72%,加上周边乡镇的提琴生产企业和配套行业,涉及就业人口近2万人,形成了一个“提琴产业集群”。而其他企业的厂长、经理90%以上出自凤灵公司,其中3家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就是凤灵公司对外合作派生的企业。对其他企业,凤灵公司在资金、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都给予不同程度的扶持,使镇里的整个行业构成以“凤灵”为核心的产业链。
2001年经全国近100家提琴企业推选,凤灵公司被推选为中国乐器协会提琴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李书董事长当选为首任会长。2004年,李书董事长当选为中国乐器协会副理事长。自此,引领行业发展、规范行业行为的重任,自然而然落在凤灵公司身上。近年来,整个提琴行业从材料的价格、品牌的保护、人才的有序流动、产品的有序竞争、技术工艺的互通都得到了规范。由中国乐器标准化中心与公司共同制订和修订的《4/4小提琴》等5项国家轻工行业标准,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已于2003年起陆续颁布实施。由公司主持编写的《提琴制作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审定批准已正式印制发行。在专业委员会的领导下,整个行业呈现一派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
2004年,为了引领市场发展、统一行业发展模式,在凤灵公司的倡议下,成立了泰兴市乐器协会,李书董事长以全票当选为协会的首任会长。当年10月份,中国乐器协会四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在凤灵公司召开,来自全国的近200名乐器行业的老总汇聚凤灵,共商全国乐器行业发展大计,并参观了溪桥镇的乐器工业园区,对凤灵企业的龙头主导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抓普及,强科技,产业互动促发展
作为文化产业制造业中的一个特色企业,多年来,在市场份额不断增大、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凤灵公司始终坚持普及提琴艺术,把提琴制作、教育与科技三位一体,同步推进。
1995年,公司赞助了由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江苏省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主办的“江苏省第二届‘凤灵杯’少儿提琴大赛”活动的全部经费,并组成工作班子全程服务。2002年6月,邀请80多位艺术家、专家和新闻界人士举办了“江苏艺术家凤灵行”活动。2003年10月,经过5个多月的精心策划和准备,由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主办,凤灵公司与溪桥镇政府承办的“第三届《金钟奖》全国小提琴比赛江苏选拔赛暨第四届江苏省少年儿童‘凤灵杯’小提琴比赛”在泰兴开幕,来自全省的600多名选手,经过初赛、复赛、决赛3轮角逐,最后决出了32位不同年龄段、不同等级的获奖选手。这两年,凤灵公司分别在上海、广州、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等20多个省市参与各类文化活动50多次,其中冠名“凤灵杯”的有10多次。在热心投资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同时,也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宣传了“凤灵”品牌。
为了把提琴艺术教育和其他文化培训落到实处,2003年,经泰兴市文化局批准,凤灵公司与泰兴市歌剧团合作成立了泰兴市凤灵文化艺术中心。公司为中心基础设施改造投入86万元,添置教学器材50多万元,配备教学乐器146万元。2004年和2005年,又根据教学需要新增资产120多万元。累计投入已达400万元。中心以美术、舞蹈、声乐、表演、器乐、文化等艺术培训为主,聘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任教,还定期邀请南京、上海等地的音乐学院、艺术院校的老师来中心授课。近年来,中心本部合计招收学员近3000人,周边乡镇联办班招生700多人。仅溪桥镇参加小提琴班的学生一期就达320人,为“提琴之乡”的发展培养了人才。该中心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提琴考级点,已考核各级别学员400多人,有120多人达到4级以上水平,有20多名学员在全国、省级提琴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近几年,凤灵公司的科研成果也十分喜人。公司聘请全国人大常委、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世界提琴制作大师郑荃为企业的技术顾问。2003年挂牌成立的江苏省乐器材料与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聘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韩宝强博士、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徐岩博士为正副主任委员。公司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声音品质检测系统》,已于2003年10月通过了文化部成果鉴定。该成果运用计算机与数字音频技术相结合,对乐器的声学品质进行可视性量化测定,较为客观地反映声音的品质,是国内首创的新技术。与四川音乐学院合作开发的《低音火不思及其创新技术在提琴上的应用》项目,已于2004年6月通过了文化部成果鉴定。该成果采用“复合共鸣”技术,使民族低音乐器以及弦鸣木制乐器在声学上有了质的飞跃,是我国弦鸣乐器改良的一大创举。与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共同合作开发的“用光电和生物技术对木材改性的技术”,已形成中试基地,并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该项目被文化部列入2005年科研成果计划,目前已进入结题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将申请鉴定。这些科技含量较高、实用性较强的新技术,把整个产业的产品品质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全面提升了文化产品的高科技水平。
三、抓管理,上水平,产业延伸大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管理是企业成功的理念。凤灵公司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多技能的干部职工队伍,拥有大、中专院校毕业生110多人,具有中级职称人员26人,高级职称人员6人,国家级行业技能考评员2人,高级考评员1人,外聘兼职的教授、专家6人,专业制作师、调音师4人,专职提琴演奏教师若干名。目前,公司不仅提琴产量世界第一、提琴品种也是全国第一,每年向市场投放的新产品同样是全国第一。可以说,凤灵公司已经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现代化企业。一走进公司,你就会强烈地感受到企业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团结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办公、生活、生产三区合理划分,厂房整洁有序;随处可见的画廊、橱窗、黑板报、公示栏,把整个企业的文化、生产、质量、现场管理、成本管理都一一展示出来。“凤灵”推行的质量责任制、质量工资制、质量追踪制以及成本网络等管理手段,都处于领先地位。2001年顺利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又完成ISO9001∶2000的转版工作。
凤灵公司所有的员工都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职工各类医疗、工伤保险也依法到位;上班偏远的职工家家都有一套小巧别致的宿舍;装饰一新的多功能厅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每年企业都拿出上百万为职工谋福利。企业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光荣称号、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对企业的发展都进行了系列报道。国家部委和省市委的领导多次到企业视察,对凤灵公司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5年,凤灵公司创下前所未有的好业绩。全年生产提琴系列产品32??28万把,同比增长20%;年产吉他系列产品32??4万把,同比增长41%;完成技改投入1538万元,同比增长69%(其中新增科研经费投入804万元);各项经济指标连续5年居同行首位。用于文化艺术事业的费用266万元,同比增长70%,占年利润比例的20%;发放各类福利585万元,同比增长23%;捐助社会各项公益性活动128万元,增幅32%;新增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240人,增幅20%;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2006年预计实现总产值2亿元,实现销售1??9亿元,自营出口突破1000万美元。全年完成技改投入1600万元,净增科研投入600万元,职工工资及福利保持15%以上的增长幅度,用于文化教育事业和行业协会的费用保持15%以上的增幅。
根据新形势的发展和整个行业的要求,凤灵公司总的规划是:3年总量再翻一番。计划2007年实现2??6亿元,2008年突破3??5亿元。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这块阵地,全面开发新产品,力争完成新品种、新产品80个以上,延伸产业链,创造最佳利润空间。3年内计划完成省部级科研成果2~3个,新增各类专业人才120名,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才30~50名。发挥国家提琴专业委员会和省级研究中心的优势,利用国家轻工行业培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站,3年内培养高级技师20名、技师100名、高级工200名、中级工500名、初级工1000名。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帮助下,继续办好泰兴凤灵文化艺术中心,在此基础上创办中专艺术学校。通过兴办“三产”,再吸纳300名左右下岗职工。真正把凤灵公司办成一流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把“中国提琴之乡” 溪桥镇建设成为生产制造、文化教育、艺术培训、内外贸易、科研开发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产业集群。
专家点评:
对于泰兴凤灵乐器有限公司而言,专业化优势是其产业化的基础,也是其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我们关注的是,该公司是如何强化其专业化优势的?从案例来看,产学官结合,注重跨行业的智力资本整合是泰兴凤灵乐器有限公司发展的法宝。该公司无疑是一家技术密集型企业,而且它的技术主要依赖于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该公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技术密集型企业如何激励员工的典范,这方面值得管理实践者和管理学者予以深入研究。另外值得推荐的是,凤灵公司将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的结合。案例中提到,凤灵公司主导或赞助了相关音乐领域的比赛、培训,以及众多相关的社会活动。这首先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同时,它也是很好的公关活动,有利于建立品牌美誉度,培育顾客忠诚度,挖掘潜在客户。最后,我们还要重点推荐的就是凤灵公司的国际化。凤灵公司的主营产品提琴是一种国际化的乐器,这是企业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内在动因。除此之外,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作为一个完全本土化的乐器企业,凤灵公司如何实现国际化的?它有些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能在世界范围内享有一定声誉的乐器企业,我们应对凤灵公司的国际化历程予以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