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次易名的由来
北京路是位于广州市中心区的一条繁华大马路,历史悠久,曾四度易名。
广州在未拆除城墙时,北京路也是一条大街。街中心有两个城门口,称为“双门底”。据说,这是因为当年清兵入广州,两位将领官阶相同,谁先谁后互不相让,于是特意把城门拆为两个,本名“永清门”,辛亥革命后易名“永汉路”。1936年国民党元老胡汉民逝世,又易名“汉民路”以资纪念。广州解放后恢复原名“永汉路”。1966年易名北京路沿用至今。
今天的北京路是北抵财政厅,南至天字码头,以大南路口为界分成北、南两段。财政厅是在辛亥革命后建的。从前该址是清代的“藩司”。今天的中山五路从前称惠爱街,后改为惠爱路。这里的十字路口,从前称为“藩司前”,现在习惯称为“财厅前”。
大南路口原是广州旧城大南门。北京南路拐弯不远,有一个名称恐怖的“法场地”,曾是从前城外的刑场。过去官员南来广州者,大多顺江而下,在天字码头登岸。因为过去排列次序,习惯上是按《千字文》的字序。天字第一号码头即是官用码头。“接官亭”是迎接登岸官员之所。辛亥革命前,先烈温生才曾在此处行刺清吏孚崎,失手被擒而牺牲。
二、车水马龙竞豪奢
北京路上商店林立,经营业务与今天差不多。这里有三百多年的老药房——“陈李济”,有中国老牌出版业如商务、中华、世界、开明、生活、儿童等书店。有著名的笔店如“曹素功”等。现在的青年文化宫原是从前的广东“王氏宗祠”。西侧是“拱北茶楼”,乃是沿用以往城楼的旧称。越秀书院街因内有越秀书院而得名,在辛亥革命后办起市立师范学校。街口有一饭店以白切鸡驰名全市,称为“市师鸡”。
过去直至解放初期,每年的“迎春花会”(花市)都是在永汉北路举行的。现在的新大新公司从前是广州规模最大的四大百货公司之一——“大新公司”。还有美华百货商店,解放前已开张,曾被誉为经营有方,优质服务的百货商店之一。陈李济药房侧为禺山路,内有禺山市场。据说古时广州城内有两座小山——“番山”与“禺山”,由此得名。该市场原为一片大空地,20世纪30年代初建成肉菜市场。由大南路口向南,有全国闻名的商业大街“高第街”。北京路是公共汽车必经之路,自广州有公共汽车之始,第一路车由东山至黄沙途经北京路,今天还是如此。
三、吃喝玩乐一条街
广州人有一句概括旧时市区经济情况的话——“东穷西富,南豪北极”。所谓“南豪”是指南关这一带为富豪经商之地。不错,太平沙和海味街从前是盐商集中的街道。盐是中国沿海的重要资源,盐业成为富可敌国之资。“太平馆”是广州市著名的西菜馆,历史悠久,原设于太平沙,借用所在街名而命名,后来才迁到北京路今址。从前广州有四大园林酒家——东园、南园、西园、北园。“东园”早已停业,“南园”的原址在南堤,即天字码头附近,今迁河南新港路。至于“西园”与“北园”尚在往日原址。“园”以“南园”首屈一指,能供应“满汉大筵席”108味,并可随时点菜,稍候即可送上。过去,外国人到广州,喜欢品尝中国菜式风味者皆到此处。那时,“南园”与“太平馆”一起位于南关,中西菜式俱全。
“食在广州”——北京路从南到北这么短的距离,却一下子难以把酒家、茶楼、茶室、西菜馆、小食店、食品店的数目点清。正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例如有属“如”字系统的茶楼“南如楼”,斜对面就是“涎香楼”。
抗日战争胜利后,舞风顿起。有些酒楼茶室夜间兼营舞厅,或是兼营“音乐茶座”。电影院共有四家,即“中国戏院”、“永汉戏院”、“乐斯戏院”、“天星戏院”,这些电影院都是在默片时代兴起的。北京路拐弯不远处便是“大新公司”天台,设有与文化公园相似的游乐场。那时的广州呈现出一片吃喝玩乐,畸形的繁荣景象。
四、满目疮痍吊哀鸿
抗日战争的第二年(1938)10月,日军侵占广州后的一个晚上,现北京路与中山五路的十字路口两旁商店失火。东边的一直烧到今之永汉电影院,西边的一直烧到惠福路口。大型建筑物仅存柱架。昔日繁华闹市,一夕化为焦土!
事后,除了一些水泥结构建筑改建为日本人商店外,原有的商店变为小贩档口。“南如楼”与“涎香楼”受灾后盖上竹棚,经营以人力车工人为对象的经济饭店。饿得皮黄骨瘦的乞丐站在小食档旁,乘顾客进食时稍不提防,立即趋前抢夺,塞进嘴里,边嚼边跑。一些人在这里设档口收购、买卖或交换日本军队的日用品,如牙膏、肥皂、牙刷、香烟、钢笔、手表、眼镜、照相机、胶卷等。因为中山路横贯广州东西,是日军由市郊入城休假必经之路。
日军侵占广州初期,入黑实行宵禁(后来延迟至9时或12时才实施)。宵禁开始即停止供电,万籁无声、鬼影幢幢。不时有三两日本兵从食堂出来,买醉街头。
北京南路这一段虽未成灾,但行人稀少,原因是这里的十字路口设有日军检查哨,出入不便。珠江河边由东到西除了留下若干码头使用外,一律为“倒刺”铁丝网所封锁。天字码头和附近房屋为日本海军所占用,岗哨林立。这一段路虽属大路一条,却成了“死胡同”,这种情况,延续到抗战胜利之日。
然而,整条道路在夜间却打破了沉寂。日本的军队和物资调动都是在深夜进行的。卡车飞速行驶的马达声,伴随着皮鞭声、马蹄声、马嘶声和口令声……处在铁蹄下的同胞们,往往一夕数惊。
五、风雷激荡话当年
北京路的历史,跟国内外形势息息相关。1927年“广州公社”成立时,盘踞在河南的反动武装渡河反扑。有一股从天字码头登岸,起义人士就在北京南路英勇还击。反动派又在两旁商店纵火,灾情惨重,壮烈牺牲的先烈遗体遍地皆是。现今的永汉电影院当时尚属空地,反动派用来作临时刑场。
“九一八”事变,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抵制日货。“大新公司”因出售日货受到爱国学生包围,要求该公司把所存的日货全部交出烧毁,并保证今后不再出售。此举竟遭到警察阻挠。学生乃包围“永汉警察分局”,警察开枪弹压,造成血案。
举凡一切游行,北京路从来都是队伍必经之路。1937年12月9日,正是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全市学生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示威游行。适遇郭沫若同志到达广州,群众推举他为领队,走在队伍的最前头。
北京路还先后多次受过日本飞机和盟军飞机空袭,多处中弹。例如高第街口、东横街口和南关戏院等处。
1949年10月14日,这条路给阳光照亮了。解放军从解放北路开进市区,分兵沿北京路南下,占领了永汉警察分局。自傍晚海珠桥爆炸声响过后,这条马路整夜沉静异常。第二天,沿街张贴着解放军的布告、《约法八章》等标语,还出现了秧歌舞,到处传唱着解放区的歌声。
解放后的广州,由于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北京路的面貌也大为改观。大楼成群,陆续出现,就是老广州往往也找错了门路。
短短的一条北京路,可以说是广州的缩影,从中可以感受到广州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它随着城市的建设,必然成为现代化都市的一条主要干道,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省档案馆编研部 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