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南海大沥宋代蚝墙错穿水泥"衣" 纠正历史学界错误观点
时间:2009-07-01 |
|
|
大洋网讯 广州日报报道,蚝墙是广东地区颇有特点的建筑之一,近日,记者了解到,佛山南海大沥某村中的一座颇具文物价值、并且可能是广东地区最古老的蚝墙之一,被当地村民用水泥和仿古砖封了起来,而其原因是为了美观和安全。
不懂修补只得水泥覆盖
据了解,这个蚝墙是当地族人祠堂———西祠的墙体,该祠堂建于南宋时期的公元1268年,距今已经有735年历史了。据当地村民的介绍,西祠共有三座,前座的墙体由砖建成,中座和后座的墙体由蚝壳和泥土混合建成。
在经历了700多年的风雨侵蚀后,西祠的墙体越来越残旧,在维修之前,蚝墙的墙体不断剥落。据村子里的老人说,上一次修缮西祠还是200多年前的清代时期的事情了。村民们普遍认为,西祠再不修葺就会有坍塌的危险。于是不少热心人自发地捐资修葺西祠,共筹集了60多万元。
该村村委会的有关人员说,西祠一直没有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原因是要经过各种审核的程序,所以一直没有正式确立。西祠曾经在上世纪50年代被用做生产队的队址,在80年代末被用做工厂和仓库,蚝墙也在当时被开了多处门窗,后来在南海区文化局多次要求他们好好保护这座西祠,不要用做他用的情况下,才将仓库和工厂迁出。
对于将蚝墙用砖和水泥封上,当地村民解释说,他们一方面是觉得蚝墙墙体上有多处门窗的痕迹,就像补丁一样很不美观,第二,他们在考虑祠堂的修缮方案时也曾想过保留蚝墙的做法,一是对蚝墙进行加固,二是依照原样进行修补。
但是他们承认,对于如何加固如何修复,他们完全不了解,更不懂得如何去施工,也没有得到过有关专家的指导,所以就采取了用水泥和仿古砖覆盖的方法。
记者在修缮工地现场看到,原先的蚝墙都已被砌上仿古砖,只在内院的墙上保留了一处不到一平方米的蚝墙,并用玻璃罩罩住。
蚝墙本有保护方法
佛山市南海区博物馆的袁副馆长说,他曾经多次到该西祠考察,对于当地村民将蚝墙用砖封死的行为深表惋惜。不过他表示,由于西祠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对于村民自筹资金进行修缮的行为也无可奈何。
他认为村民用水泥封死蚝墙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文物修缮应遵循保持原样的原则,而维修的方法其实也有很多,譬如用玻璃体罩住整个墙面等。此外,同在南海大沥镇也有一处蚝屋正在进行维修工作,它属于明代祠堂,由于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以维修工作就进行得相当规范,如请专家做方案以及专业施工队进行操作等。
记者从佛山市文化局文物科邓科长处证实了关于西祠已被列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但未公布的事实。但他强调说,西祠以及蚝墙虽然目前不是文物保护单位,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文物价值,要想保护好这些古建筑,就应该科学地操作,按照维修文物的规范来做,尽量不改变其原状。
村民维修西祠及其墙体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没有进行科学地勘察以及专家认证的情况下,就用水泥封死蚝墙,造成蚝墙的不可复原,实在是遗憾。
宋代蚝墙颇具考古价值
据广东省古建筑方面的专家汤国华先生介绍,就他所知,目前能够保留下来的蚝墙大多为明代的建筑,蚝墙的堆砌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蚝墙作为一种建筑方式,曾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十分流行,但到现在,能够得以完整保留的蚝墙已经不多,在南海大沥的曹边、广州番禺以及中山等地区都有完整的蚝墙保留下来,但远至宋代的蚝墙就少见了。
古人用蚝壳做建墙材料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广东地区吃蚝比较流行,而随处可得的蚝壳自然而然成为了一种低廉经济的建筑材料,主要方法就是用泥土混合蚝壳堆砌而成,此外,蚝屋有比较坚固、冬暖夏凉的优点。
此外,由于多数保留下来的蚝墙最久只是明代的建筑,所以在历史学界曾经有一种错误的观点,就是认为在明代之前没有蚝屋的存在,而该处南宋末期的蚝墙恰恰是对于这种错误观点的最好反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