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动态   政经史话  发展成就   古代文明   近代变革   现代复兴   名人讲堂   老照片   国史榜单
特色总网 > 国家史册 > 现代复兴 > 夏衍谈《鲁迅传》:先生在党领导下才更光彩(5)
推荐资讯
·弘扬特色 推进我国现代文化事业
·改革开放30年 关于中国历史特色
·历史学的特色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
·耿云志强调:发挥中国现代文化学
·改革开放开创了当代中国特色发展
·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西湖镇发现一
·中国史学界第八次代表大会在石家
·新书介绍:明代后期“社会转型启
·“全民免费医疗”追踪:“神木模
·广州发掘西汉南朝墓葬群
·清华简:历史可能由此重写
·陕西考古研究院成中国规模最大省
·国内首部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丛
·第二届中韩文化艺术高层论坛:汉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具 如何使用工具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
[更多]
[未命名栏]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往期回顾]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人物简介]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相关新闻] 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
[经典语录] 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
[经典语录] 教程:消费者如何领
[人物简介] 定推大促销的赠品营
扬名系统: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进入扬名系统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夏衍谈《鲁迅传》:先生在党领导下才更光彩(5)
时间:2011-07-03  

显然,陈白尘未能把夏衍等领导的政治意图和目的通过艺术手法在剧本中较好地表现出来,没能塑造出一个让有关领导和人士满意的既革命又显得比较真实的鲁迅形象,而虚假的、让读者和观众产生怀疑的鲁迅形象不仅无法达到良好的宣传目的,反而可能取得相反的效果。另外,陈白尘虽然是按照官方的要求塑造鲁迅形象,但是他在塑造鲁迅形象时也融入了一些自己对鲁迅的理解和认识,而这种带有个人色彩的因素与剧本中浓厚的官方色彩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张力,从而使剧本的风格不太一致。

总之,陈白尘虽然是一位天才的剧作家,但是他在“奉命创作”的情况下也无法摆脱政治因素的制约,只能带着枷锁跳舞,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很难发挥自己的才华创作出一个精品剧本。在“文革”中,周扬对电影《鲁迅传》的指示被另一政治集团命名为“反对鲁迅”,并作为周扬的一大罪状,而“革命群众”要陈白尘交代的一大罪状也是“在《鲁迅传》的写作过程中是如何执行周扬指示的?”(11)

现在来看,陈白尘按照夏衍等人的指示所创作的剧本第二稿是失败的,周扬对第二稿的意见是正确的。陈白尘在吸收周扬的修改意见之后所创作的剧本三稿及在此稿和夏衍所撰的第四稿基础上又创作的剧本第五稿虽然对鲁迅的塑造有很大的进步,并在得到了上海市委和文化部、中宣部的同意之后作为定稿本等待据此进行影片拍摄工作,但是陈白尘在创作中仍然无法摆脱政治因素的影响,剧本仍然存在一些政治色彩。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鲁迅传》剧本未能成功地塑造出鲁迅的银幕形象也和作家自身的创作条件有关。

从《〈鲁迅传〉座谈会记录》中也可以看出,与会者指出了剧本中除了虚构的一些历史情节之外,还有一些细节方面的错误,如鲁迅的性格特征、习惯、语言乃至服饰、屋内布置等等,这些历史细节虽小,但如果不符合历史的真实就会使影片显得不够真实,从而妨碍鲁迅形象的塑造,甚至会最终导致影片的失败。陈白尘在后来的修改稿中虽然吸收了川岛、曹靖华等一些人士提供的修改意见,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邵荃麟、常惠等人就指出了剧本第三稿存在一些历史细节方面的错误。

此外,陈白尘虽然是“奉命创作”《鲁迅传》剧本,但因为他本人对鲁迅先生很敬仰,也想在银幕上塑造出鲁迅的光辉形象,所以他用饱含敬意的方式来描写鲁迅,这也使得剧本所塑造的鲁迅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显得不够真实。虽然陈白尘为创作《鲁迅传》剧本付出了极大的心血,甚至为了挽救自己的剧本不惜违抗周扬和夏衍而上书上级要求再给自己一个修改剧本的机会,但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鲁迅传》剧本第二稿,也包括后来的第三稿和第五稿等都没有能够成功地塑造出鲁迅的银幕形象。

当时预定在这部《鲁迅传》中饰演鲁迅的赵丹在1961年撰写的《角色自传》和《角色自我设计》的笔记中写到:“无论如何不能抱着主席夸赞鲁迅的几个伟大去创造角色,那就糟了,必须忘掉那几个伟大。”(12)他还在当时为《人民中国》杂志撰写的《艺术家要用自己的语言说话》一文中删节了毛泽东对鲁迅的三个“家”五个“最”的高度历史评价,强调“艺术家要用自己的语言说话”。

应当说,赵丹对塑造鲁迅形象这一工作的认识是很正确的,但是,陈白尘是“奉命创作”,他在撰写剧本时不得不按照夏衍、周扬等领导人的要求或者说是命令来创作,还不能完全按照自己对鲁迅的理解来塑造鲁迅形象。陈白尘后来在1981年撰写的《一项未完成的纪念——电影剧本〈鲁迅传〉记略》中对自己创作的《鲁迅传》剧本进行了深刻反思,并表示即使过了二十年自己也无法塑造出鲁迅真实的银幕形象。他说:

“人贵有自知之明”。对于原剧本自己既然并不满意,则不会因为它被“四人帮”践踏过,就更加美丽起来。更何况是二十年后重新拍摄,怎能不重新写过?重新写,我有必胜的信心么?

第一,1960年我接受执笔的任务时,我的信心就不足。鲁迅说过,描绘一个人物首先要描出他的眼睛。但我自从1935年春重返上海当“亭子间作家”以后,一年半的时间不短,我总没有机会见到鲁迅先生,因为在他的门前有位自封的“门官”设置了路障。当我在1936年10月19日下午从巴金同志口中惊闻噩耗而赶到万国殡仪馆楼厅见到鲁迅先生时,他安详地躺在厅中榻上,闭上双目已十二小时了!我怎么能画出他的眼神来?

第二,一位前辈曾批评我说:“你是把他当着最尊敬的人去叙述他,而不是当着你笔下所创造的人物来描写他的。”这也许是的。我现在又能从这状态中超脱出来么?

第三,十年来,一些想做神的后裔的人们曾经在鲁迅的塑像上又胡乱的涂抹过一些金粉。近年来有人想为它洗刷,但又不自觉的另涂上些别色的粉末;而同时为之修补的又大有人在。我不是文学史家,又不是鲁迅研究专家,能有如此能耐,使这被污染的塑像恢复本来的面目么?……(13)

陈白尘的这段反思指出了他不能成功塑造出鲁迅银幕形象的三个关键:第一,和鲁迅没有直接的交往,对活生生的鲁迅缺乏感性的认知;第二,面对鲁迅这一伟大的创作对象无法摆正创作心态;第三,在现实中无法摆脱政治因素的干扰。对照陈白尘总结出来的这三点经验和教训,看来电影家要在银幕上塑造出真实的鲁迅形象仍然是一个很难完成的历史任务,也正因为此,我们要对陈白尘在60年代塑造鲁迅银幕形象的尝试具有了解之同情并表示崇高的敬意。

本文撰写得到陈白尘先生的女儿陈虹教授的大力支持,谨此致谢。(注释按惯例隐去)

  
很好,点击支持一下!】 【共0人支持】 【我要推荐给好友】 【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上一篇:邓小平决策对越反击战:苏联不敢招惹中国
下一篇:亲历朝鲜血战:射击口令下来 炮手撂下扑克就干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