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坜事件:蒋介石不在后的第一次选举
1975年4月6日,蒋介石逝世,严家淦继任“总统”。蒋经国被推举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蒋经国宣布大赦,有约200名政治犯得到减刑,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异议人士李敖。这是到此时为止,对于反对势力展现出的最大善意。接下来,蒋经国又把核准新刊物登记、发行的权力,由警备总部移交到钱复担任局长的“行政院新闻局”。不过,国民党的文工会和警备总部仍然保有取缔、关闭刊物的权力。
8月,钱复核准康宁祥、黄信介等党外人士申请发行《台湾政论》。这份刊物不仅抨击国民党,呼吁全面改选中央民意代表,还公开要求本省人、外省人之间的权力分配要更平均。在以前,这可是大禁忌!
《台湾政论》第5期刊登邱垂亮的文章,号召台湾人民推翻国民党独裁政权,这一来逾越了言论尺度。蒋经国同意警备总部的看法,认为这是“煽动叛乱”,勒令停刊。5月,两位知名的党外人物以“意图以非法手段推翻政府”罪名被处徒刑。
1977年11月,台湾地区举办中央及地方五项公职人员选举(省民意代表、台北市民意代表、县市长、县市民意代表、乡镇长),这次选举对台湾这种“控制下有限的民主”,提供很好的见证。投票日之前,李焕向蒋经国报告,国民党有可能丢掉几个重要席位。蒋经国表示,“党应该好好运用自己的优势,但不该允许有作弊行为。”他说,“我们只要掌握51%就可以。”
11月19日,星期六。五项地方选举同时开选,将要选出1318个职位。由于不同层次、竞选席位众多的选举一起举办,更增加了选举的复杂性。投票当天,作弊之传闻绘声绘影,到处都有。大约下午2点,中坜某投票所的选务人员被人看到,协助不识字的一对夫妇投票。党外候选人许信良的监票员高声抗议。群众围拢上来,威胁这位选务人员。警察把他带到投票所对面的中场警察分局保护。群众围在分局前,人数越聚越多。有人高喊:“法律有什么用?法院是他们家开的啦!”下午4点钟,群众砸毁中坜分局玻璃窗,放火烧毁好几辆警车。
警政署立即请示“行政院长”蒋经国如何处理。蒋经国匆匆召集开会,有人建议派军队恢复秩序,蒋经国宣示:“我们不用军队。”中坜分局长接到命令,任何情形都不得朝群众开枪。直到次日凌晨,在当局宣布投票所监察主任范姜新林已送交法办、许信良已当选的消息后,人们才在一种满足心理下自然散去。
这次五项公职人员竞选,国民党只赢了76%,还丢掉好几个县市长的位子。
开弓没有回头箭
1978年,严家淦“总统”任期届满,3月21日,经“国民大会”通过,蒋经国终于名正言顺当选总统,总统府立即照会新闻界,第一不要称“领袖”,第二不要叫“万岁”。蒋经国说,现在是民主时代,他只是个普通党员、普通百姓。
68岁的蒋经国贵为“总统”,有一个专属的医疗小组照料他的健康。他多年来注射胰岛素,糖尿病得到了控制,心脏也很健康。他不好运动,但是几乎每周都下乡视察,足迹踏遍山区和不同的建设工地。可是,蒋经国当上总统后不久,就开始抱怨腿脚不舒服。不过,他仍旧不注意摄食。他曾对身为父亲医生的好朋友熊丸说:“人有需要听医生的话,但是也不能听太多。”由于他要求家人不得浪费,不能随便把剩菜倒掉,全家人经常吃剩菜剩饭。
政府替蒋经国购置了一辆防弹的卡迪拉克轿车,可是他把新车送给“副总统”谢东闵使用,自己照例坐那辆用了多年的别克汽车。于是乎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副总统”坐着一辆漂亮的新车刚出现,后面来了一辆旧车,来人竟是“总统”!
台湾情治机关继续严查叛乱案,对于逾越政治活动许可尺度的人士也没有放松。警察指控8个人涉及中坜事件暴乱,没收了上万册动乱的书刊,少数敢言的民营报纸之一的《台湾日报》遭受当局压力,把报纸转售给政府。不过,台湾政治气氛依然昂扬。反对人士稳定地扩大辩论的领域。省议会一些“议员”强烈批评警方,10月间有一家重要报纸更提出终止戒严的议题。康宁祥在“立法院”质询时,呼吁蒋经国采取明确措施,走向政治民主。蒋经国的回应是,要达到民主的理想,必须兼顾到现实,需要“一步一步”来。他还指示军方不要影响士兵及其眷属在即将举行的选举中如何投票,情治机关不要滋扰反对派人士。
1978年底的选举,党外候选人组成一个联谊会,在康宁祥领导下,发表12项政治主张,包括呼吁停止戒严、大赦政治犯、直接民选省、市长等。这些政治主张可谓史无前例。忠诚于国民党的主流媒体首度刊登党外候选人的照片、姓名,甚至政见。国民党中央党部文工会主任楚裕秋,公开表示报界的开放是“好现象”。台湾的民主气氛已相当浓厚了。
1966年3月14日,蒋经国陪同蒋介石参观美国航空母舰(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