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文革’时,您日本孤儿的身份有没有受影响?”“查了我一个月,没发现我犯过什么错误,清白的,后来我参加造反团,造‘地富反坏右’的反,不过啥都整不明白,反正是锣鼓喧天的。”“您哪一年回的日本?”“1994年时,我54岁。”
日本开拓团遗孤横山茂(摄影:张宏伟)
本文摘自:《华商报》2011年08月08日,作者:张宏伟,原题:《一个日本开拓团遗孤无法选择的人生》
7月30日,国内媒体转自日本媒体报道称,黑龙江省方正县政府投资,为日本开拓团亡者建立名录碑,全国为之哗然,随后这块惹事的石碑先被网友泼油漆,随之被当地政府连夜拆掉不知所终。一块石碑无意中触动了中日之间的那段恩怨纠结的历史神经。
在方正县一位回乡探亲的日本遗孤老人身上,这段历史获得了一个个体经历的独特维度:他当了四年日本开拓团民,接着当了50多年中国人,然后又回到日本。表面上看不管到哪一边,他都是回家,都有亲人在等他。可在他内心深处,这份纠结似乎并不存在,一如他无法选择的人生。
“我们在这边姓刘,在那边姓横山,因为啥呢?就因为他在日本那边叫横山茂。”吴桂芬老人说起话来快人快语,是一个典型的东北大娘的性格。
她是一个纯粹的中国人,自幼父母给她起了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吴桂芬。当人生经历了半辈子的时候,她一家的命运发生了大的转折。在她49岁那年,她的丈夫费尽周折终于回到了日本,随即她带着他们的大儿子和儿媳入了日本国籍,从此她便入乡随俗随夫家改名为横山桂子。
8月5日,华商报记者听说当年日本开拓团遗留的日本孤儿横山茂回到方正县,随后赶往在黑龙江省方正县大罗密镇的九公里屯,吴桂芬娘家妹妹就住在此地。十多年前,横山茂全家陆续移居日本时,将他们在兴隆村小南屯的一院房连同45亩水旱地也全部转让给了乡亲。所以每当他们回到中国时,总是住在妹妹家。
记者到访时,横山茂正和朋友去池塘钓鱼,吴桂芬让妹妹打电话叫他回来,妹妹接通电话说了几句后面露难色。姐姐见状接过了手机:“他还没辙是不?你没有说家里有事嘛?你得问问他有多远?你告诉他,不能回来,我们过去。”挂电话的同时,吴桂芬脱口而出:“奶奶个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