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动态   政经史话  发展成就   古代文明   近代变革   现代复兴   名人讲堂   老照片   国史榜单
特色总网 > 国家史册 > 现代复兴 > 日本开拓团遗孤:文革我还造‘地富反坏右’的反(2)
推荐资讯
·弘扬特色 推进我国现代文化事业
·改革开放30年 关于中国历史特色
·历史学的特色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
·耿云志强调:发挥中国现代文化学
·改革开放开创了当代中国特色发展
·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西湖镇发现一
·中国史学界第八次代表大会在石家
·新书介绍:明代后期“社会转型启
·“全民免费医疗”追踪:“神木模
·广州发掘西汉南朝墓葬群
·清华简:历史可能由此重写
·陕西考古研究院成中国规模最大省
·国内首部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丛
·第二届中韩文化艺术高层论坛:汉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具 如何使用工具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
[更多]
[未命名栏]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往期回顾]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人物简介]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相关新闻] 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
[经典语录] 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
[经典语录] 教程:消费者如何领
[人物简介] 定推大促销的赠品营
扬名系统: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进入扬名系统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日本开拓团遗孤:文革我还造‘地富反坏右’的反(2)
时间:2011-08-09  

日本开拓团妇女接受军事训练(摄影:张宏伟)

母狼见证中国农民救了日本遗孤

“他当年4岁落到中国,别人捡的,我们老太太没有孩子,完了就收养了他。”说起丈夫横山茂的身世,吴桂芬丝毫没有避讳,横山茂在中国的名字叫刘今才。

有关横山茂在中国的经历,此前华商报记者已从方正县文史学者、农民作家郭相声处有所耳闻:横山茂今生的前50年是中国人,他的养父叫国海山,他却始终姓刘,因为是一个姓刘的当地人救了他的命,国海山把刘今才养大成人。刘今才最后给养父母养老送终,至今每次回到中国,都要去给养父母上坟。

郭相声至今还是地道的村民,他和刘今才都曾是方正县大罗密镇兴隆村小南屯的生产队社员。郭相声曾就日本战争遗孤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刘今才就是他的第一个研究对象。

郭相声介绍,据兴隆村于奎相老人当年讲述,1945年8月下旬的一天,屯里老刘头进山打柴,路过一块玉米地时听到有孩子的哭声。他进地里一看,一个孩子坐在地上哑着嗓子嚎哭,旁边有个包袱。更可怕的是,距离孩子不远处,一只拖着大奶子的母狼蹲在一边,让人奇怪的是母狼只是愣愣地盯着孩子,并没有吃他。老刘头挥舞着砍刀大叫起来,母狼很不情愿地离开。

老刘头顾不得砍柴,抱起孩子拎着旁边的包袱就跑回屯里。老婆看丈夫捡个脏孩子拎着包袱回来,赶紧给孩子洗了洗,打开小包袱给孩子换衣服时,发现里面有块白布上面似乎是用血写的日本字。两口子合计了半天,最后还是将那块布烧了。

两口子给孩子起名叫刘今才,因为老刘头家原本就有三个孩子,日子已经过得紧巴巴的,再多一个吃不了粗粮的小孩子,很是艰难。

恰好屯里国海山家没有孩子,便托屯里人提出收养刘今才。老刘头向国海山提出一个要求,孩子给他可以,但必须姓刘。按于奎相的说法,老刘头心眼比较多,烧血书是怕孩子的家人找来。让孩子姓刘,也是寻思着将来万一他的亲生父母找来,还能落一个人情不是?

国海山两口自己没有孩子,就把刘今才视为己出,在刚解放、条件还很艰苦的年代,他们还让刘今才上学,一直到小学三年级。以致他长大后,在生产队算得上少有的“文化人”,曾担任过生产队的赤脚医生和记工员。

刘今才就是刘饼子就是横山茂

大约二十分钟后,一位矮个子老人笑眯眯地出现在大门口,上身穿着一件李宁牌T恤,戴着一顶棒球帽,两鬓露出花白的头发。口音还是地道的东北口音,只是细声细语,似乎话语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与大多数东北男人的大嗓门讲话明显不同。

他就是横山茂,也就是18年前的刘今才。

郭相声说,刘今才大他9岁,村里人都知道他的身世,有时候会开玩笑叫他“小日本鬼子”。但更多时候,还是称他为“刘饼子”,可能是因为他脸比较大的缘故。在屯里,几乎每个男人都有一个外号,郭相声的外号是“郭疯子”。生产队开会时,人们相互称呼总是叫外号。

横山桂子瞪了丈夫一眼,转身进屋,再出屋的时候,左手中已多了一支香烟,就地坐在门口台阶上,转头对丈夫说:“人家大老远来,想跟你唠唠嗑。”横山茂顺从地回答:“那就唠唠呗。”

记者:“您老多大岁数了?身体还好吧?”

横山茂:“七十了,还行。”“多久回日本啊?”“11号回日本,这次回来待了20多天。”一边是养育他的中国,一边是生育他的日本,无论来中国或是去日本,他都是“回”家。“您什么时候才知道您是日本孤儿?”“到了7岁,养父母才告诉我。”“听说您当过生产队赤脚医生和记工员,是不是算有文化的?”“没有文化咋能当赤脚医生呢?我念到了小学三年级。”“有文化是不是多挣工分?”“那时候当赤脚医生,一年补助60个工分。”“‘文革’时,您日本孤儿的身份有没有受影响?”“查了我一个月,没发现我犯过什么错误,清白的,后来我参加造反团,造‘地富反坏右’的反,不过啥都整不明白,反正是锣鼓喧天的。”“您哪一年回的日本?”“1994年时,我54岁。”

  
很好,点击支持一下!】 【共0人支持】 【我要推荐给好友】 【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上一篇:原审计署审计长:朱镕基要求审计部门有硬骨头
下一篇:朝鲜空战悲壮一幕:志愿军飞行员驾机撞向目标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