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对,所以我们后来叫砖隧道。最后又发现这里这个,在里边又发现隧道门这几个字,这就更确定了。这个就是说这个陵墓它是生前,你看万历记载是16年吧,16年就开始修,他修好以后他整个都埋起来了,埋起来就过了几十年再下葬,48年,下葬的时候,就是当时修陵墓的时候,他就是有意识他要留下。
主持人:要不几十年以后他们自己都找不着地方了。而且尤其那些工匠要是死了你更找不着了。
王岩:找不到了,所以他留下这个,实际上这棺椁也就是从这里进。
跟随着陵墓砖隧道的方向,考古队员们又挖开了第二条探沟。根据庞中威的回忆,在清理墓土的过程中,有的队员就曾经想过,如果能掘出一块石碑来,上面写明了到达地宫的方向、距离,那就再好不过了。可居然真有这样的事情:1957年三四月份,探沟内挖出一块“指路小石碑”。
主持人:小石碑上写了什么字呢?
王岩:此石至金刚墙前皮长16丈,深三丈五尺。
主持人:这样找到这个小石碑了以后应该就是豁然开朗了,就知道怎么走了。
解说:指路小石碑的发现,不仅指明了方向,还提醒了考古队员一个重要细节:好比北京城和故宫的格局,明代建筑大多都是以中轴线对称分布的,所以皇帝陵也不会例外,地宫入口应该就在陵墓的中轴线上。于是下一步方案很快确定:从小石碑处向着金刚墙方向约二十来步,开挖第三条探沟。为了加快进度,一台卷扬机被调到了工地上,有了它的帮助,不到半年时间,一道大明砖砌起的金刚墙出现在陵道的尽头。大家意识到,进入地宫已经为时不远了。
主持:然后从这边下去,这就是金刚墙,深多少多少,就是指的这个深度,三丈五尺,到地面,到地面就是这个金刚墙?金刚墙是个什么意思呢?就是对这个形状的一个描述吗?
王岩:结实的意思,比较结实。
墓门后等待考古队员的是什么?
解说:当时,面对已经露出墓门的金刚墙,考古队员们既兴奋又为难。在这封闭的石墙后面,除了万历的棺椁和随葬品,还会有什么东西等待着他们?一时间,各种猜测把气氛搞得紧张起来。
庞中威:就传说什么里面有飞刀,暗箭,毒气,陷井,当时这个陷井他说的是有鼻子有眼,说这个底下是安的石条,这个陷井里面来插了尖刀,还尖刀,上石条压,砸你下面尖刀没有活命,没有活命,说这个什么弓箭啊,什么暗器啊,是毒药水泡了的,见血人就得死。说的狠啊,怕极了,
庞中威:结果白老就说啊,弄一只狗放进去,结果就买了一只狗在昭陵,这个狗它挺大一只狗它咬人啊,结果这狗没成功了,结果白老说那个姓孙孙宪宝,说再来一只大鸡,公鸡去,查有毒气的话先把它毒死,结果弄了一只公鸡,结果把那个鸡一扔,它不往里边飞,它往外飞,它这洞口有亮,里边黑,它往亮处飞,嘎啦嘎啦从这口上飞出来跑了,大阉鸡,把鸡也跑了。
种种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无奈之下,白老找到了当时年仅24岁的庞中威。
庞中威:再说只有找我下了,我也当时害怕啊,谁不怕死啊,我爱人说那么多的人怎么就轮上你了,对啊,有你这么傻的吗?你死在里面就好了,这个考古工作不是个好工作,干脆咱不干这个了,不是个好工作,咱不干这个了,我老伴就说这个,说这个你说当时,我跟了白老六年他说了我说我不下,这话不好说,当时可说不出来。
主持人:白老已经找您谈过话了。
庞中威:年轻那时候,考虑比较少。
解说:9月17号下午四点多,考古队员们拆开金刚墙上面几排墙砖,准备让庞中威尝试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