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大凡与赫鲁晓夫接触过的外国领导人在谈起赫鲁晓夫时,总不外乎两种形象:或者吵吵嚷嚷、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或者粗鲁暴躁、飞扬跋扈,诸如脱下皮鞋敲联合国的长桌等等。不过,赫鲁晓夫在毛泽东面前从未有过此类表演和形象。他是庄严沉稳的,并且彬彬有礼。
文章摘自:《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作者:权延赤,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图104”客机轰鸣着滑上跑道,送行的中国党政领导人都是穿着“毛式”制服和深色呢子大衣,在旭日的光辉中眯细眼睛,向准备发起猛冲的飞机招手。
这是公元1957年11月2日上午8点。
一阵震耳的呼啸,“图104”前冲而去,机头渐渐仰起,不知不觉已经脱离了地面。
塔斯社的一位记者站在送行的人群中,怅然远望升高的飞机,眉毛一扬嘴一抿,作遗憾状摇摇脑袋。毛泽东登机前,他曾追着毛泽东提问,想请毛泽东讲几句话。可惜,没成功。世界上除了斯诺和斯特朗,很少再有记者荣幸地得到毛泽东的谈话。塔斯社的记者足够顽强,从毛泽东下汽车便追在屁股后面不肯离开,—直追上飞机舷梯,被那位卫士长不客气地扯到一边,最后只得到毛泽东一句话:“我要说的,等到了再讲吧!”
这是苏联派来的专机,机舱里清洁、舒适,布置得整齐美观。有办公的桌椅,也有休息的床铺。机组人员自然都是第一流的,机长和助手技术高超,经验丰富,飞行很平稳,桌面上几乎能立得住铅笔。空中小姐们都是精选来的,一个比一个漂亮,而且热情庄重。她们包围了毛泽东,争着握手,而且握住就不肯放开,热烈地问候,纷纷表达着自己的崇敬热爱之情。可惜她们都没有学会讲几句中国话,只能由李越然翻译。
“好了好了,可爱的姑娘们,该请我们尊敬的客人休息一下了。”尤金走过来为毛泽东解围,站到姑娘们中间用柔和的手势示意道:“去吧去吧,握过手就去干自己的工作。路程还远,要让毛主席休息好么。”
空中小姐们频频回头地退出去了。毛泽东没有休息,先去看望同机出发的宋庆龄、邓小平、彭德怀、杨尚昆、郭沫若等中央领导同志。
毛泽东对宋庆龄总是表现着特殊的尊敬和关心:“怎么样,还适应吧?”
“感觉还好。”宋庆龄微笑点头。
“累不累?”
“不累。”
“路途还长,到了莫斯科估计还不能马上休息。在飞机上倒是轻松了,趁这个机会你要休息好。”
“主席,你的事情多,责任也大,你更要抓住时机休息好。”
毛泽东笑着点头:“团长副团长,我们都要休息好。”
回到前舱,毛泽东对李越然说:“你去把尤金叫来,我要跟他谈谈。”
尤金一进来,毛泽东便笑着打手势,请尤金在桌子对面坐下。
“你是位哲学家,又是老朋友。”毛泽东不乏玩笑地眨一下眼,“对不对?”
尤金带着哲学家的认真表情,很沉着地点点头:“是的,我是研究哲学的,也够得上是老相识了。”
“那么,我给你出个题目怎么样?”
尤金不自觉地抬起右手,手指从波状的头发里梳过,哼了一声,说:“那好吧,争取及格。”
卫士长闻声而动,请来中办主任杨尚昆。
“主席,我来了。”杨尚昆站到毛泽东身边。毛泽东掀起眼皮,用商量的口吻说:“在机场还必须讲话吗?”杨尚昆小声解释:“这是公开出访,依照国际惯例还是讲几句好。”
毛泽东沉吟着,又问:“要讲不念稿子行不行?临时说几句就算了。”
“这只是做个准备,”杨尚昆指指讲话稿,“不一定照着念。”
毛泽东想了想,把讲话稿慢慢装入上衣口袋:“好吧,备用。”
“图104”在依尔库茨克机场降落。苏联派出了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波斯别洛夫和费德林副外长专程来到这个边境城市迎接中国代表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