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贤在与溥仪结婚前,曾是北京朝阳关厢医院的一名护理员。由于文化条件等所限,没能评定为护士。在她与溥仪的婚礼上,“一位当过舞女的女士被李淑贤称作惟一的‘娘家人’,陪坐到了婚宴的主桌上。”她和其他人证明李淑贤曾留迹于舞场的采访纪录我是有的,事实比较清楚;关于李淑贤的一婚、二婚、三婚的三次婚姻,不仅是采访得到的而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原始档案。《解密》一书中首次公布了有关部分的调查结果,包括解放后她前夫被枪决等等从来未曾披露的真实事实。
在现存的李淑贤的个人档案中,我找到了她的“自传”。经确认,这不是她亲笔所写,而是请人代笔的,但有她的签名。在这个“自传”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她说:“我曾经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一个人到处流浪,解放后男女才真正平等了”。当时,全国政协也在调查此事,等事情基本清楚时,他俩已经结了婚。周总理接见他们的由来是什么?我采访过当时亲自处理李淑贤与溥仪离婚的原全国政协秘书处长连以农。当时新闻社向全世界发了通稿,我们的纪录片中还有改造好的末代皇帝非常幸福地生活着,忽然间闹离婚,如何向世人解释?在接见中,周总理一再劝说李淑贤:就权当是溥仪的保卫工作者。李淑贤从此再也不好提离婚了。后来,文革爆发,所谓离婚也就不了了之了。
记者:你曾经与李淑贤的关系很密切,如此爆出她的身世,会否惊动京城有关人物?
贾英华:李淑贤是从旧社会挣扎过来的人,我从十七、八岁就跟她接触。我总的感觉她还是一个好人,同大多数人一样属于一个有缺点的好人。她自幼茹苦,终生欲追求富足生活,但苦被命运所累,直至嫁给末代皇帝也未享受到夫妻幸福。在我看来,她是一个颇值得同情的坎坷人物。在我的书里她不是一个负面人物,只不过原来有个末代皇帝妻子的“光环”罩着。我想用力求客观的笔法,尽量出于一种善意的写法,于是我尝试了一种新的写作体例。全书四十九章里每一章前半部分基本是李淑贤的回忆并加以溥仪日记等史料佐证,基本保持原貌,后半部分则是我用楷体字写出的调查和考证。这样可能更直观,真实。
至于各界会有反响,这是很自然的。早在这部书刚脱稿,在《家庭》杂志选载一点,国内外数十家著名报刊以及上百家网站先后作了报道,引起不小轰动,国内外也出现不少评论。当然以后也难免有争议,我认为这是正常的。说到这儿,我还应实事求是地作一说明:此书正式出版前,我多次作了删改,这对于作者而言纯出于无奈。但不若此,此书难以出版。这是实话。我想,读者也包括所有人愿意知道历史的真实。真实是具有生命力的。一部文史作品的真实性,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对这点很自信。
三个“首次”,解密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
记者:能否举例披露一下书中首次公开的史料?
贾英华:譬如,在《解密》这部书中我将首次公开几封信、首次公开几份档案、首次公开几幅照片。举个例子:在《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中,溥仪在婚礼的照片里把两个媒人删去了,这是李淑贤的意思,怕引出她自己的身世,这幅照片将首次完整地登出来;象全国政协调查李淑贤前夫被镇压的史料也是第一次面世;公布溥仪关于毛主席接见写给友人的亲笔信;文革期间周总理在溥仪病重时的亲笔批示等,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这对于解密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内幕,具有重要的证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