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动态   政经史话  发展成就   古代文明   近代变革   现代复兴   名人讲堂   老照片   国史榜单
特色总网 > 国家史册 > 现代复兴 > 四川达州三年灾害纪实:出现数十起人吃人案例(3)
推荐资讯
·弘扬特色 推进我国现代文化事业
·改革开放30年 关于中国历史特色
·历史学的特色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
·耿云志强调:发挥中国现代文化学
·改革开放开创了当代中国特色发展
·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西湖镇发现一
·中国史学界第八次代表大会在石家
·新书介绍:明代后期“社会转型启
·“全民免费医疗”追踪:“神木模
·广州发掘西汉南朝墓葬群
·清华简:历史可能由此重写
·陕西考古研究院成中国规模最大省
·国内首部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丛
·第二届中韩文化艺术高层论坛:汉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具 如何使用工具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
[更多]
[未命名栏]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往期回顾]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人物简介]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相关新闻] 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
[经典语录] 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
[经典语录] 教程:消费者如何领
[人物简介] 定推大促销的赠品营
扬名系统: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进入扬名系统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四川达州三年灾害纪实:出现数十起人吃人案例(3)
时间:2011-10-16  

那时,朱全森出生地北外公社是达县专区的样板公社,另一个魏家公社是达县的样板。朱全森记得,魏家公社上报的亩产是6000斤,临近上级检查时,就从附近的麻柳乡挑长势好、抽穗的谷子拔出来,用汽车运来,堆种在试验田里。“结果秋雨来了,谷子不透风,检查过后,没有长熟就捂烂了。”

朱全森说,类似的情形一直持续到1961年春《农业六十条》发布,“这才终于相信农民自己会种田。”

“公粮一交,农民没得吃了”

四川省虚报的高额粮食产量,给了中央超额征购粮食的理由。

“中央传达指示说,北京、天津、上海三大城市只剩下7天粮了,四川要调几十亿斤粮食支援。巴中县一天有四五千辆车,连续不断给中央运粮。本来粮食就少了,大家的口粮就慢慢减少。”当时主管农业的巴中县委副书记周永开说,国务院给四川省委书记打电话,省委书记再给各地县电话,要求必须调粮,头等任务就是要保证运到中央。周永开经常参加省委电话会,经常一天有两三个会议协调调粮,有时还要前往省城成都。

受到影响的不仅是农民,也包括干部。周永开说,公职人员最初的口粮是每月每人30斤,后来慢慢减为27斤、21斤,最低时仅18斤。不过,那时领导干部有特殊照顾,所谓大灶、中灶、小灶的区分。周永开每月能额外多分些肉蛋。严宗全1961年是副科级干部,曾享受了三四个月的特供食品,他记得一个月有一条烟、一斤黄豆等。

最惨的还是农民。“公粮一交,农民没得吃了。”周永开说,那时缺油少盐,农民还要超负荷重体力劳动,一人每天最少要1斤粮才能吃饱。但干部还有定量口粮,农民就没人具体管了,交完公粮剩下多少算多少。

周永开彼时主抓水利建设、农业生产和征粮,他思想上的压力很大。“主要是粮食压力,就是要保证把仓库里的粮食运走。”他说,总体上而言,那时候的老百姓和现在的想法不一样,巴中是革命老区,人民尤其听话,特别是听说调粮是周恩来总理的安排,所以也比较配合。“那时的政治宣传到这种地步,中央一声号令,别说要粮,死都愿意。”

老百姓的听话程度,在调粮过程中展露无遗。达县专区位于大巴山区,交通不便,曾一度用人力背粮行走山路。朱全森说,1960年,济南军区派出一个营来到达县,用汽车往外运粮。在汽车不能抵达的乡村,只有动员饥饿的农民上阵。

从金石乡背负粮食到通车的公路,有三十里的上下坡山路。朱全森听说,有一个农民就在这个过程中饿死在路边。但也有农民会借此机会偷偷吃些米。碑庙乡一位副区长唐成之,就曾看到一个农民用自带的铁皮罐头盒子,在桥边舀来水,就地煮米饭吃。不过,唐成之并未揪斗此人,只是问他为什么不到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去煮。这种不完全执行中央与地方命令,暗中同情农民的官员,被朱全森称为好干部。

达县专区通江县沙溪公社伏家坝生产队的何光宇也记得,那时每家都被分配了背粮的任务,不得不完成,村里连老婆婆都动员起来,背粮走80里山路到毛浴镇,那里通公路了,再远处,广元的火车站有专列在等着向外运粮。

1960年,达县专区的粮食被源源不断地运出去。“那是水肿病最厉害的时期,死人最多是在1960年春节前后,尤其是农历正月、二月的时候。”朱全森回忆。

“那两年我们村一个娃都没生”

饥饿从1959年下半年开始。

12周岁的何光宇读四年级了。放学回家时,因为肚子饿,走山路爬石梯常常爬不动,用手撑在地上一点点挪动。在公共食堂做饭的母亲心疼得哭,常常偷偷给他点吃的,所以他身体比一般同学还要好些。

何光宇所在的村子原来有100多人,后来因食堂合并,附近住得分散的村民为避免走十多里山路前来吃饭,也搬过来住,形成200多人的规模。而他们原来的居所就在空芜中慢慢败坏。

  
很好,点击支持一下!】 【共0人支持】 【我要推荐给好友】 【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上一篇:1975年特赦战犯内情:293人中有10人愿去台湾
下一篇:1970年毛泽东密会叶剑英:欲批陈伯达 望支持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