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执政党建设  可持续发展  改革经验  改革典型  政策理论  文献选编  神州巨变  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  和谐社会
特色总网 > 伟大实践 > 可持续发展 >
推荐资讯
胡锦涛出席
9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
·绿染黄土赛江南——长治市创建国
·特效益更显著,发展更和谐:在调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提高
·中国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了
·中国为减少人类贫困和提高生命质
·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
·中国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
·中国为周边地区稳定发展作出了贡
·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中国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0万...
·如何使用工具实现零成本赚一亿(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百万)如何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百万)如何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百万)如何
·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网站纷纷报道
·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骤在1小时内快
·教程:消费者如何领用兑换币并兑
·定推大促销的赠品营销让成交率倍
·日入1000元的快餐厅,利用“定推
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基本经验
时间:2009-09-14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改革开放成为我国各项工作的主旋律和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它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和人民生活的明显提高。今天,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中国正日益走向繁荣富强。

  伟大的历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30年,是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同时又经受严重挫折的30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但是,由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不多,又受到苏联的影响,加上当时的特殊情况,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在指导思想上也发生过一些失误,在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中走了不少弯路,造成了一些损失,有些甚至是重大的损失,以致使得本来应该更加充分发挥的社会主义优越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它揭开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进行了30年,大致分为四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启动和局部试验(1978年12月-1984年10月)。改革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张包产到户的约定上按上自己的手印,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在这一阶段,理论创新和思想准备也完成了三个转变,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转到对外开放;从墨守成规转到大胆改革。从此,我国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

  第二阶段: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探索(1984年10月-1992年10月)。以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探索中,我国经受了1989年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考验和1988-1991年经济发展剧烈波动的考验。经过这种考验,我们克服了一系列困难,实现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积累了经验,为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在这一阶段,理论上也取得了突破: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而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

  第三阶段:全面推进,改革攻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进行综合改革(1992年1月-2002年10月)。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同年召开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巩固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国的指导地位,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阶段的探索中,我们曾经受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等经济风险的考验。积累了消除需求不足、经济增长速度下降、通货紧缩的经验,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理论上,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同时,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将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推向前进。

  第四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2年11月至今)。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是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十六大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导,总结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做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十六大以来,我国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和金融、财税、投资、价格、科技等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坚实步伐,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同时,随着2007年6月,重庆和成都联合获批成立“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2月,位于中部腹地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国已初步形成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四大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格局。在这一阶段,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做了全面部署,是改革开放新阶段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对我国改革开放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重大的影响。

  辉煌的成就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活动的30年。这30年,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过30年的改革,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一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二是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突破了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突破了指令性的统购统销制度,放开绝大部分农产品的价格,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粮、棉等主要农产品实行保护价,采取多种形式搞活商品流通;突破“以粮为纲”的单一结构,鼓励非农产业的发展,推进了贸、工、农一体化和产、加、销一条龙建设,农业产业化方兴未艾,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面军;突破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三是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企业改革围绕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重新塑造市场微观主体、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展开。经过艰苦努力,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四是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有了迅速提高。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在商品市场上,95%以上的商品资源都由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各种要素市场不断完善,形成了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信息市场等在内的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并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融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五是经济调控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深入地进行了宏观调控体制改革并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实现了从以政府直接控制为主向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方式的基本转变。计划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计划工作由原来的年度计划为主转变为以中长期计划为主,突出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的运用。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金融体制改革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监管的金融市场体系得到了稳定发展。六是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初具规模,为宏观调控的科学化和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全方位开放格局已经形成。一是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进出口总额,1978年为206.4亿美元,2007年达到21738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从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3位。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1978年为1.67亿美元,2007年达到1.53万亿美元。二是利用外资规模扩大、效益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近9700亿美元,其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7746亿美元。1993年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三是全方位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先后在东部沿海一带创办了5个经济特区,开放了14个港口城市,形成了包括290个县市、2亿多人口、30万平方公里的沿海开放地带。其后我们又建立了浦东开发新区,建立了一系列沿边开放口岸、内地开放城市和开发区,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适应国际惯例的对外经济运行机制已初步建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已经并且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我国的持续快速发展。30年来,我国GDP以年均将近10%的速度增长,总量由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46619亿元,跃至世界第四。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好的时期。

  ——最重要的是,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源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当然,在我们充分肯定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时候,也应该实事求是地正视改革开放进程中曾经遇到、有所克服但目前仍然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突出;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有的干部存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等。这些问题有的属于由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有的属于由改革开放进程中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体系不发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所决定的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的问题,有的则是由于对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预见不够、调查研究不够、缺乏经验、决策不够科学出现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客观分析,积极地加以解决。属于发展的问题用发展的办法予以解决,属于改革开放进程的问题则以深化改革开放予以解决,属于决策方面的问题则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政策措施的配套性。决不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而否定改革开放的成效和功绩,更不可因此对改革开放动摇、停顿和倒退。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宝贵的经验

  改革开放30年不仅取得了上述巨大的成就,而且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认真总结并结合实践的发展充分运用这些经验,对于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要符合民心、顺应时代潮流,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我国的改革是在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和生产力还不发达的条件下展开的。这样特殊的历史条件和背景,决定了我国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目的、性质、方向和目标明确,就一定会凝聚亿万民众,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向着预定的目标排除千难万险取得成功。

  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是30年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全国人民继续深化改革取得更大成就的宝贵财富。

  第二,最重要的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十个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从世界范围看,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原有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大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改革,但改革的道路并不相同。其中一些国家的改革采取了所谓“激进式”改革或称“休克疗法”,实行经济自由化和产权私有化,实际上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而我国的改革开放,既注意借鉴国际范围内各国的经验,又不盲目照抄照搬,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执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这样的道路最突出的是:



  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相互促进,相互统一。

  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局部突破相结合。

  三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重视群众切身利益。

  第三,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始终如一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同时又成为指引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保证。

  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是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在于脚踏实地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我们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要将其建设好,落到实处。这是几十年来经过实践检验的宝贵经验,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光明的前景

  改革开放尚在继续,实践创新永无止境。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第一,一定要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推动社会和谐,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并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第二,一定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要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市场体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一定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今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必将不断深化,取得更大的进展。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深化改革开放任重道远。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包括许多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但不管道路如何曲折,前途一定是光明的,一个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的中国,一定会更加朝气蓬勃,英姿焕发,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我要推荐好友】 【我要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纪念改革开放30年:江苏大事记
    下一篇:人民军队向前进
    相关链接
    ·胡锦涛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
    ·中国馆部工作团队:细节,成就完
    ·张晓强回应节能减排、粮食安全、
    ·中国特区新使命:社会变革中的“
    ·走具有中国特色之路——献给改革
    ·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缘起
    ·习近平: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
    ·中国利用外资形势特色明显,适度
    ·真理标准的讨论——中国特色改革
    ·在探索中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
    ·中国特色市场化改革的意义
    ·三次思想大解放——拨乱反正的特
    ·中国特色工业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
    ·陕西特色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第一个总
    ·国企改革:从现代企业制度到现代
    ·从“一刀切”到“点刹”:30年6
    ·奠定迈向法治政府基石的三十年
    ·依法行政:从政府法制到法治政府
    ·陕西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1994
    ·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大事记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历史
    ·河南:思想大解放奏响开放主旋律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江苏大事记13
    ·陕西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1997
    ·前30年与后30年:破解“中国奇迹
    ·三十年前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改革开
    ·论改革开放和中国民营经济三十年
    ·苏州工业园区创建的前前后后
    ·我国30年改革的回顾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就业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宏大的工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国当代史
    ·“东莞奇迹”是改革开放的缩影
    ·天津东丽区三十年发展之“关键词
    ·五个“一号文件”出台的前前后后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由来
    ·“三个春天”引领广东经济三步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