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执政党建设  可持续发展  改革经验  改革典型  政策理论  文献选编  神州巨变  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  和谐社会
特色总网 > 伟大实践 > 可持续发展 >
推荐资讯
胡锦涛出席
9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
·绿染黄土赛江南——长治市创建国
·特效益更显著,发展更和谐:在调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提高
·中国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了
·中国为减少人类贫困和提高生命质
·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
·中国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
·中国为周边地区稳定发展作出了贡
·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中国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0万...
·如何使用工具实现零成本赚一亿(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百万)如何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百万)如何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百万)如何
·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网站纷纷报道
·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骤在1小时内快
·教程:消费者如何领用兑换币并兑
·定推大促销的赠品营销让成交率倍
·日入1000元的快餐厅,利用“定推
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时间:2009-09-14
  一个伟大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往往随着岁月的推移、历史的前进而不断显示出来。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我党和国家历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在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社会主义在中国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重大的成就,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也经历过很多艰辛和曲折,甚至包括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付出了沉重代价。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举国欢腾,春潮涌动,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方针和政策,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中国从危难中重新奋起,追赶时代前进潮流。但是,这种要求和愿望却遇到严重阻碍,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负责同志提出了“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是“文革”后的“左”倾错误理论的集中体现,是前进道路上的严重障碍,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的局面。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重大历史关头,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重大考验:是继续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左”倾理论,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框架内“抓纲治国”,还是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辟新道路。


  1977年7月,邓小平同志在十届三中全会上复出,主动要求分管教育科学工作。教育、科学、文艺成为拨乱反正的最早突破领域,使广大干部群众在困惑和期待中看到希望。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理论。他们认为,中国要前进,必须突破“两个凡是”的束缚。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经胡耀邦同志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了这篇文章;当天晚上,新华社向全国全文播发;第二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又全文转载和转发。为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精神,从解决思想路线这个根本问题着手,明确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支持和领导从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议原定是讨论经济工作。中央工作会议前,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提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决定,这次中央工作会议先用两三天的时间讨论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问题。中央工作会议开始后,陈云同志在分组讨论中提出要系统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得到与会者的响应,从而改变了会议议程。在与会者的强烈要求下,11月25日,中央政治局作出为“天安门事件”、“反击右倾翻案风”等重大错案平反的决定。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同志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发言。在这篇讲话中,针对“文革”结束后思想上“左”的束缚和行动上的徘徊,他指出只有解决好思想解放这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和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特别在对于人们极其关注的怎样看待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上,邓小平强调,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是为了顺利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他指出毛泽东思想永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邓小平同志这篇著名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起了关键作用。

  经过中央工作会议的充分准备,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这个重大历史关头所召开的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新的光辉篇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很不寻常的会议。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是党和国家命运攸关的历史性抉择。

  这次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各方面拨乱反正的前提和先导。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回顾党的历史,正是由于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和延安整风中为我们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找到了适合中国情况的有中国特色的具体道路,引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全国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从根本上说,我们的成就都是继续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的结果,我们的失误则是背离这条思想路线的结果。在“文化大革命”中,个人崇拜盛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遭到破坏的状况达到极致。“两个凡是”则是这种状况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某种延续。十一届三中全会继承延安整风的传统和智慧,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强调党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就是领导、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会议还提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为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为我们党恢复和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这次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就要求各项工作必须以发展生产为中心,党的八大明确提出要以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为主要任务。此后我们的失误,归根到底,就是抛开了八大路线,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以后仍然以阶级斗争为纲,没有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重申了毛泽东1957年作出的中国“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的正确论断,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是对八大正确路线的恢复和发展,使我们党能够继续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大推进由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和党的八大开始的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须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革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全会指出,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应该按照严格区别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去解决,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去解决,决不允许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界限,决不允许损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全会指出,党的新时期政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进一步发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动员起来,鼓足干劲,群策群力,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


  这次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全会总结了党的历史的经验教训,认真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实事求是地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全会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全会强调了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集体领导,着重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实际上建立起来,这是组织路线拨乱反正最重要的成果,使重新确立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贯彻有了组织的保证。

  这次全会还讨论了经济建设问题。在经济建设问题上,全会提出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注意量力而行,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要从纠正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等问题出发,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权力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并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的科学和教育工作。这些思想,就是党确立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重要方针的开端。

  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明确的界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界定,包括党的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我国发展的奋斗目标。其中,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总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遵循,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邓小平同志说过: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政策,从国内来说,最重大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同时相应地进行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他又说过:改革包括对外开放在内。全会实行改革开放这一决策极大地激发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创造活力,于是有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突破,有了经济特区的创建,有了城市改革从最初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同时,针对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潮,我们党又旗帜鲜明地重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为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构成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这就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实践创造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自觉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开创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离我们最近的重大理论成果,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和阶段性成果的内在统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起点,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从十二大到十三大,这一理论逐步展开,十三大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相联系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从十三大到十四大,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为标志,这个理论走向成熟,形成体系;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明确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十六大科学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将这一重大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统一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可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每一步发展都呼唤着理论创新,党的理论每一次创新都推动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天地。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党在新时期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历史,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推动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形成发展的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三十年,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活动的三十年。

  正由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我们才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中华民族沧桑巨变,摆脱了贫困,告别了落后,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如果说,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和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那么,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和正在随着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并将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部进程。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周年的最好纪念,就是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中宣部理论局)

  

(《新湘评论》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我要推荐好友】 【我要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奠定迈向法治政府基石的三十年
    下一篇:中国利用外资形势特色明显,适度调整外资政策
    相关链接
    ·胡锦涛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
    ·中国馆部工作团队:细节,成就完
    ·张晓强回应节能减排、粮食安全、
    ·中国特区新使命:社会变革中的“
    ·走具有中国特色之路——献给改革
    ·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缘起
    ·习近平: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
    ·中国利用外资形势特色明显,适度
    ·真理标准的讨论——中国特色改革
    ·在探索中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
    ·中国特色市场化改革的意义
    ·三次思想大解放——拨乱反正的特
    ·中国特色工业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
    ·陕西特色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第一个总
    ·国企改革:从现代企业制度到现代
    ·从“一刀切”到“点刹”:30年6
    ·奠定迈向法治政府基石的三十年
    ·依法行政:从政府法制到法治政府
    ·陕西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1994
    ·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大事记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历史
    ·河南:思想大解放奏响开放主旋律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江苏大事记13
    ·陕西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1997
    ·前30年与后30年:破解“中国奇迹
    ·三十年前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改革开
    ·论改革开放和中国民营经济三十年
    ·苏州工业园区创建的前前后后
    ·我国30年改革的回顾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就业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宏大的工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国当代史
    ·“东莞奇迹”是改革开放的缩影
    ·天津东丽区三十年发展之“关键词
    ·五个“一号文件”出台的前前后后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由来
    ·“三个春天”引领广东经济三步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