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奇迹”是改革开放的缩影
|
|
时间:2009-09-14 |
|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为壮阔辉煌的时期。30年来,东莞从一个香飘四季的农业县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城市,形成了中国改革开放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东莞奇迹”。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为壮阔辉煌的时期。30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把东莞从一个香飘四季的农业县建设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城市,形成了中国改革开放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东莞奇迹”。
从农业县跻身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从当年的一个农业县跻身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的第12位,先后荣获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称号。综观这30年,东莞大致走过了四个阶段:
1978—1984年,为起步阶段。东莞以“三来一补”为切入点,发展外向型经济,同时大力发展商品农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成功推动“传统农业社会”向“商品农业社会”过渡。
1984—1994年,为腾飞阶段。东莞抓住撤县改市、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及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等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工业,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全面启动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以发展加工贸易为特点的工业基础,产业结构完成了从以农业为主到以工业为主的转变。
1994—2000年,为提升阶段。东莞在巩固港资的同时,把招商引资的着眼点逐步转移到台湾、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上,重点引进一批国际大企业,以IT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国际加工制造业基地,奠定了东莞在世界经济分工中加工制造的地位。
2000年之后,为转型阶段。东莞审时度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的目标,大力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发展能力,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积极扶持民营企业,营造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优势。城市面貌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城市功能进一步加强,现代制造业名城已经初现雏形。
2006年以来,东莞再次对自身的发展作出重新审视,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主导型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型经济,初级城市化社会转向高级城市化社会,努力把东莞打造成现代制造业名城、创新创业热土、宜居生态城市、和谐幸福家园。
改革开放是东莞的立市之本、发展之基、腾飞之源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走创新发展之路。30年来,东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发展观念和发展思路,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如1978年引进了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项目后,面对各种思想障碍和非议,东莞客观地分析形势,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积极接纳来自香港乃至亚太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逐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层次,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6年以来,针对部分干部群众中存在的封闭保守、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陈旧观念,东莞积极倡导“五破五增”(即破除骄傲自满思想,增强居安思危意识;破除因循守旧思想,增强勇于创新意识;破除封闭自给思想,增强开放合作意识;破除急功近利思想,增强乐打基础意识;破除贪图享乐思想,增强励精图治意识),不断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着力形成开明开放、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回首这30年,解放思想是贯穿始终的主旋律,每一次社会重大变革和进步,无不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进而成为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永无止境。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挖掘潜力、创造优势,才能实现发展的跨越。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走全面发展之路。30年来,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东莞抓住港资、台资以及国际大企业转移的三次重大机遇,大力发展外源型经济,全市外源型经济一步一步地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提升,内源型经济不断成长壮大。与此同时,东莞坚持以放开促发展,重点从投资领域、要素市场、用人渠道、企业经营权等方面入手,放开政策限制、体制束缚、资源配置,发挥市场的作用,最大限度利用各种机遇和资源,使微观经济不断获得发展动力,造就了充满生机蓬勃向上的发展局面。可以说,改革开放是东莞的立市之本、发展之基、腾飞之源。
必须坚持又好又快,走科学发展之路。30年来,东莞通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快”字。然而,当经济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继续沿袭过往相对粗放的发展模式,不仅资源难以支撑,环境容量也难以承受。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的理念,东莞深刻把握科学发展的实质,着力推进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创新,不断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质量,实现“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如东莞积极推进结构创新,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不断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行调整优化。实践证明,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这是东莞改革开放30年来最基本的经验,也是今后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的重要基础。必须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走和谐发展之路。30年来,东莞历届领导班子都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措施的落实,都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尤其是伴随着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东莞人口规模迅速膨胀,并形成了一个有别于国内大部分地区的人口结构: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严重倒挂。社会各阶层和群体之间如何和睦相处、能否和睦相处,成为东莞和谐发展的基石和难点。为此,东莞把注重民本、关注民生、善解民意、促进民和放在突出的位置。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狠抓社会治安、推进就业创业、保护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等为着力点,连续几年实施“民心工程”,解决群众“一保五难”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推进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之间的融合。实践证明,只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和实惠,才能极大地调动和保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走持续发展之路。30年来,东莞注重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不断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方向、谋全局、抓大事。东莞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靠的就是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特别是造就了一支朝气蓬勃、积极开拓、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全市各级党组织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第一线,凡事力求先人一步、胜人一筹、快人一拍,用新的理念指导新的实践,用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在开拓中进取,在创新中发展。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一流业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