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热词”折射中国农村改革30年之变
|
|
时间:2009-09-14 |
|
决定8亿农民命运的中国农村改革,走过了风云激荡的30年。多少“热词”曾经耳熟能详,多少“热词”依然流行不衰,它们生动折射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改革给中国农民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大包干 “大包干”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也是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鲜红手印,以分田到户的方式迈出了土地“大包干”的第一步,随后“大包干”之风席卷全国。到1986年底,全国99.8%的农户都实现了分田到户。
万元户 “万元户”,曾经是一代人的向往。改革开放初期,当大多数人还在为填饱肚子忙碌时,极少数农民通过勤劳致富,家庭年收入超过万元,“万元户”因此得名,并成为那个时代先富农民的代名词。一些地方甚至以万元户的多少来衡量当地的发展速度,出现了不少“万元户”村、“万元户”乡镇等。
农业税 “农业税”,历史难以忘却的记忆。2005年12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这意味着8亿中国农民从这天开始,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
剪刀差 “剪刀差”,一个尚未解开的疙瘩。剪刀差是“剪刀状价格差距”的简称,通常是指在工农业产品的比价中,工业品价格偏高,农产品价格偏低,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不合理的价格差距。
农民工 “农民工”,一个最受牵挂群体的集体称谓。社会流动性增强,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堪称最形象的阐释。8000万,1.5亿,2亿,跳跃的数字既反映了农村人口的剧烈流动,也反映了农民工正在成为一个新的人口群体。从农村到城市,从田间到工厂,从固定居住到高流动性,中国农民群体经历着巨大的裂变,其中有欢欣,也有痛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