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业受到较大影响,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东南沿海地区大量服装企业开始向内陆地区转移。
为了鼓励产业转移应对危机,今年国务院发布了《纺织工业振兴和调整规划》。在规划中明确强调:“东部沿海纺织工业发达地区充分利用技术、资金、研发、品牌、营销渠道的优势,跟踪国际最新技术和产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品。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严防低水平产能的转移和扩张。”
但在这轮服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西部承接转移还面临着挑战。一方面,部分企业开始布局东南亚地区;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自身在产业配套、投资软环境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纺织工业和服装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纺织工业能力的80%集中在沿海地区,出口市场近50%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尚未形成多元化格局。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符合国家产业调整政策,得到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在当前政策环境条件下能享受许多优惠政策。在接受产业转移上,河南郑州、荥阳等地都专门规划出服装转移产业基地,补助搬迁企业运输费等多项优惠政策,最大力度支持产业转移,而且较海外转移有许多方面的优势。第一,文化环境优势。相同的文化环境、法律环境,对于东南沿海地区的企业来说,投资风险小。第二,市场优势。中西部巨大的市场需求,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到中西部投资。
对于资源丰富、地域广阔的中国中西部18个省份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分享东部发达经济“蛋糕”的大好机遇。据相关估算,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看,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1.4亿元。而中部大省湖北早在2008年就在三峡大坝下游、紧邻长江的宜昌市亭区建设湖北深圳工业园,依托优势的电力资源、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深圳等地的企业投资落户。
该市领导亲自带领招商团,分赴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闽三角地区叩门招商,先后在深圳等地组织大型招商推介会20多场次,接待客商到开发区考察100余批次,与国内上市公司、知名企业集团、世界500强企业进行广泛接触,请商、拜商1000多家(次)。
目前就近转移仍是主流,梯度转移尚未出现大面积的跨行政区发展态势,苏南企业到苏北开发,粤南地区产业慢慢向粤北和东西两翼发展,省内的“内陆”地区成为我国服装产业梯度转移的第一站。珠三角快速向长三角转移特别明显。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服装产业核心区域。这一作为梯度转移推行过程中的过渡形态将在未来几年保持发展势头,发挥优势企业进一步积蓄能量的作用。
向海外转移异军突起。各方信息显示,东南亚地区可能成为中国中西部省份所期待的“迎接东南沿海转移”进程中的竞争对手。近年来,我国一部分纺织服装企业把生产基地转到东南亚地区。目前到越南、柬埔寨等地投资建厂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已近千家,到孟加拉国投资的也有百余家。这些东南亚国家对欧美出口能够享受最惠国待遇,同时这些国家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了国外企业相当大的优惠空间。
中国服装协会产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国强还提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反方向转移”现象:一些服装企业将自己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公司总部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甚至是向发达国家转移。
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产业链配套不完整问题突出。以四川为例,很多企业需要的面辅料都从福建、广州等地采购过来,外地采购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与时间成本。与此同时,中西部许多地区都是山区,交通不便,这就使得服装企业的交通运费加大,产品外运成本很高。 用工困难,劳动生产率低。内地的工资水平很难吸引在东南沿海地区打工的熟练工人返乡就业,当地招募的工人技术水平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