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7年8月29日文章:于丹及重回中国社会的孔子思想(作者:希拉·茂文/Sheila Melvin)??
中国用差不多一个世纪努力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个过程常常是野蛮的,但最终成功了。追求过程中人们嘲笑本国的古老智慧,转而拥抱外国哲学,比如共产主义,资本主义。
但多年的学习国外后,一些中国人又一次回顾中国哲学的黄金时代,比如孔子和庄子。
现在对古代事物的狂热被称为“国学热”,几个城市已经恢复了被称为私塾的私人学校,在那里孩子们对孔子雕塑叩拜,在身着汉服的老师监督下背诵关于仁义的古代文章。经典小说的当代解读作品成为最畅销的电视节目,大学教授阐述这些晦涩的中国文学和历史吸引了上百万观众。
但是最引人注目的国学符号还是持续流行的《于丹〈论语〉心得》,由北京师范大学媒体学院的教授于丹撰写,从去年12月出版以来已销售420万册,据估还有600万册盗版书。
这本书仍位于畅销书榜,根据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最受欢迎的节目“百家讲坛”的几集演讲结集而成,只是关于《论语》很简单的高度个人的解释(《论语》通常认为是孔子所作,实际是由其弟子记叙)。她认为孔子思想的目的是告诉我们如何在现代社会过上幸福生活。
于丹在书一开始这样写到,“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于丹在论语中寻找语录和一些故事来支持她的解读,和佛教、道教、黑格尔、泰戈尔联系起来,并和当代社会一些逸闻轶事相结合。《论语》是孔子哲学的重要篇章,统治(批评家也说压抑)中国近两千年,于丹发现其中一些篇章对于减压,宽恕,简单生活,友谊和个人圆梦很有意义。
在她笔下,一个著名的故事成了一个寓言,孔子告诉一个抱怨没有兄弟姐妹的学生,“如果你是个君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在悔恨摧毁你之前要放弃他。一些和现代社会不合拍的格言会被忽略,比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论语中许多都是2000年前的,和现代社会并不吻合,”于在一次访谈中解释,“论语中并不是所有都好,但部分内容很好。我客观的审视然后强调那些好的部分,比如我让人们强调生活中的积极因素,而不要在意消极因素。”
于丹把她的书能大范围流行归功于历史因素,由于传统理论被批评这么多年后,的确存在重新认识经典的历史际遇,特别在现今这个飞速变化,压力巨大的社会。
“我年轻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没有什么太多选择,你从不换工作或者房子,更别提出国!贫穷带来稳定,没有不平等。但现在不同了,有太多代沟,人们也很不安定。人们想尽办法希望能过上不那么焦虑的日子。”她解释道。
于被记者追逐,北京一次签售会上有6万读者到场。七月份,她当选为中国最美的三个女人之一。
但她也被指责让中国最伟大的哲学遗产变得品味低下,成为现代中国人灵魂的孔子牌心灵鸡汤。
这些批评让于丹很困惑,她个人则更偏好道家胜于孔子。
“我有说话的权利,他们也有,我认同该有不同观点。他们的批评有逻辑,你要理解一些人穷尽毕生来研究孔子。”她谈起对她的批评时说。只要她的书继续销售,于丹对论语解读的利弊也会持续。但是她最大的贡献在于,或许不是有意的,让国学在社会上的流行持续增加,个人的孔子思想越来越多。
截至目前,那些支持国学的人占主导地位。2005年,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国学院,甚至为孔子立碑。胡锦涛主席根据孔子的概念提出的“和谐社会”,作为他领导理论的基石。但是于丹的成功引起一些观察家对这种趋势方向的质疑,鼓励多一些批评声音。
中国日报专栏作家周黎明在六月一篇专栏中批评一位校长给5000名学生发放免费孔子启蒙书时下跪,“一些人试图把国学置于基础位置,本质上他们希望回归古代”,国学成为“一种压抑而不是灵感源泉”。
实际上于丹也认为国学热太过了。
“国学热不好。对国学,你需要冷静真诚的态度,”她补充说,“我们不能再回到单一文化的时代。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必须互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