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2009年3月29日文章:访北京遛鸟人 记者:安东尼?库恩(Anthony Kuhn)
游览北京的公园如果不和遛鸟人聊聊未免遗憾。每天早晨,公园里满是退休老人和他们的鸟儿。树上笼子里的鸟儿唧唧喳喳,树下的老人坐在小板凳儿上闲谈玩牌。
北京景山公园的红墙外柳树开了新芽。退休的机械师吴大昭(音)说这里的人们喜欢以自己的方式出来遛弯儿,具体则取决于他们养的是什么鸟。
“那边用白色衣服盖着鸟笼的,养的是山雀,”吴指着北边说。“我们养歌鸠的喜欢聚在这边。那边还有养百灵鸟的。大伙都互不打扰。在这个小圈子里,我们可以说都是‘鸟伙伴’”。
附近李大爷的歌鸠短促而优美地叫着。李说歌鸠本身和养歌鸠的人都是比较能说,性格外向的类型。
“历史上,军人喜欢养歌鸠,”李解释说,“学者则喜欢云雀。学者做研究的时候,云雀不会打扰到他们。他们都非常安静。”
养歌鸠的人散步的时候摇晃着鸟笼锻炼身体,歌鸠则抓在栖木上锻炼。
“简单来说,照顾鸟儿就是照顾你自己,”李说。“提着鸟笼散步对自己也是锻炼。就像去上班一样,每天早晨八点,风雨无阻。养鸟也是这样。”
在清朝,无所事事的满洲贵族养鸟,斗蟋蟀,养金鱼,在鸟笼和其他随身玩物上一掷千金。
在北京鸿雁市场,有种类齐全的宠物。手工艺人用竹、木和金属制成鸟笼。一名妇女用木杵将鸟饵捣成碎末。一名姓张的养鸟人盯着面前的一个鸟笼说,“这种鸟必须得有人教着唱歌,唱的每个音必须都得准确,一个音都不能错。”
云雀的笼子可以迅速从笼底的沙子判断出来,那是为了模仿这种鸟在内蒙古大草原的栖息地而做出来的。大多数鸟笼都会有一个用于装水和食物的小瓷杯,而云雀的水杯则是外置的,避免泥沙混入水中。张解释说,最重要的是,鸟笼中央有一个像桌子一样的小栖木。
“一只训练有素的云雀会站在底座上按顺序唱十三种不同调子。这就是老北京养鸟的方式。但是老实说,这种老办法现在已经快绝迹了”。
张解释说,这里的卖主要等到云雀下蛋以后才会将其出售。直到那时,他才可以开始两年到三年的驯鸟过程,并慢慢培养深厚的感情。(编译: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