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周刊》网站1 5日刊发文章说,中国人引领着正在出现的一种新互联网文化。它比西方互联网文化更年轻、更忠实、更着迷于速度与亲密关系。文章题为《这些网民走自己的路》,要点如下:
赫尔曼·唐正是中国的技术公司想要拉拢的那种顾客:20来岁,是北京名牌大学的学生,善于使用各种最新的互联网技术。他加入了中国的SNS社会化网络网站。在这个网站,成员可以发表意见,并对彼此的个人网页发表评论。他也上过英文网站Facebook,这个网站正在巨大的亚洲市场寻找落脚点。但是赫尔曼说,如果与朋友联系的话,这两个网站都太"被动"。赫尔曼更喜欢即时通信的直接。他在家里用电脑发,忙的时候则用手机发。他说,使用即时通信"可以在任何时候与任何人联系,非常棒"。
赫尔曼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大多数中国互联网用户对Facebook和M yspace这样的网站反应冷淡。即使中国本地网站,例如校内网或者51.com也没能赢得国人的追捧。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中国人顽固地落后,但也可以把它当做一种有别于西方式社会化网络的可行方式。
互联网研究公司Netpop公司最近进行了一项研究,对比了中美两国人的上网情况。研究认为,由于每年有几千万中国人上宽带网络,"中国人影响网络商务和文化的潜力远远超出了本国疆土"。
从很多方面来说,中国的巨大差异可以用一个词来总结:即时移动通信。由于家用电脑占有率低,中国人更喜欢用手机上网。比起不知对方何时回复的普通电子邮件,中国人显然更喜欢即时通信。它是一种通过电脑或者手机进行的,闲聊式的实时通信方式。
人口统计状况也是一个原因。中国1.72亿网民的平均年龄是35岁,比美国2.11亿网民的平均年龄低7岁。而且美国人上网往往是为了获取信息,而中国人上网是为了娱乐。
中国人不是坐在电脑前浏览维基百科(中国防火墙已经禁止了它),他们往往是在即时通信网站上看到"林肯公园"乐队演唱会的广告后,购买演唱会门票,并同时给一众朋友发信息,让他们也买。